8月的大连,天高海阔,只要你来,就会被它迷上。这座城市充满活力,被寄予了万千希望,它骨子里有浪漫、时尚,以及不拘一格的独特和大气。有经济学家将大连改革开放四十年,划分了五个发展阶段,如从一个懵懂孩童走向成熟稳健的壮年。如今,大连正加速成为东北振兴“领头羊”,正如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所强调,大连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在东北振兴过程中一定要承担起历史责任,让经济发展跑的更快、更稳。
大连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辽宁省第二大城市,也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龙头。大连气候舒适、风景迷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对内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对外与日本、韩国、朝鲜相邻,是中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和最大的港口城市。1984年,对大连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正是这年被国家列入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引进首家外国投资企业,经济发展启动全球化“视野”,自此按下了不断改革、坚持开放的“发展键”,在紧跟时代发展的同时,不断确立自己的优势地位。
当下,大连正迎来了属于它自己的“黄金时代”,这座向海而生的城市,正在加快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全球视野和坐标审视下的大连,正视问题,科学规划,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GDP领跑东北 挤水分、搞实体增势稳健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2017年,大连市GDP总量领跑东北,位居第一,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位列22名,实现总量7363.9亿元,增幅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7.6亿元,增长7.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22.5亿元,增长9.2%;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城镇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587元和16865元,分别增长6.7%和7.7%。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影响下,大连企业经营情况持续改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大连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指出,作为实体经济的核心所在,大连规上工业增加值不断刷新高。据悉上半年大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9.4%、15%,前5个月实现利税同比增长25%,已确定走上高质量发展良性轨道。
谭作钧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连在东北振兴战略中,要起到龙头及带动作用,在辽宁省委省政府要求下,大连将经济数据水分挤掉,在东北的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四个副省级城市中,经济增长的增幅和总量指标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科技产业营收在GDP中的占比,和万人有效发明专利的拥有量都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在东北任何一个城市都是很难做到的。在对外投资和外资吸引方面,大连在辽宁都达到占比60%以上,在整个东北也超过1/3份额。由此可以看到,大连在东北振兴过程中充分起到开放和龙头牵引作用。
此外,大连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在港口贸易上也起到积极作用。谭作钧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连同样紧跟政策部署,发挥优势功能。辽宁目前正在建设“16+1”经贸合作示范区,积极推动包括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合作等众多开放平台和合作机制落户辽宁,大连作为起点以及节点城市,正积极部署一系列具体安排。而大连作为港口节点城市,每年通过海铁联运运往欧洲的集装箱数,位列全国第一,相较于南方港口的海运受时限制约,在运往欧洲及俄罗斯等国家腹地,面临腹地转运问题,大连的区位优势可以在海铁联运上,直接深入俄罗斯、乌克兰、法国、西班牙等国家港口。通过大连的这些海港联运线,“一带一路”的工作就能延伸出去,为进出口贸易不断做出贡献。同时,大连港也在近年伴随招商局的脚步积极“走出去”,进行海外投资。而和韩国、日本的“传统往来”,也在商贸、旅游等方面,不断创新、推进、加深合作。
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为更直观的了解大连市近年来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及传统产业创新创效方面的成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大连长兴岛(西中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地走访。恒力化工总经理许锦介绍称,恒力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预计10月份试生产,西中岛200万吨乙烷裂解制乙烯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一重加氢首次承制的红沿河5号机组百万千瓦级核电蒸汽发生器实现交付,5家企业11个项目申请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助。今年6月,首款“大连造”英菲尼迪汽车全国上市,全市汽车产业发展逐步提档升级,形成了轮胎、发动机、变速箱、高档汽车轴承等重点系列配套产品,以整车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规模。
此外,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2019年全部投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利税650亿元,助力长兴岛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对于大连实体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标志意义,同时为整个东北地区实体行业的振兴,注入一剂恰到好处的强心针。
金普新区念好“新字绝” 爆发经济增长极
大连除了在传统制造业上不断加快转化和改革,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样在大力推进,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在大连金普新区,记者先后走访了大连长之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大窑湾保税港区、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采访中的见闻和感受,让大连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脉络愈加清晰。
据了解,1984年中国第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30多年来这里先后诞生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多个国家级功能区,成为大连乃至辽宁、东北对外开放的制高点和发源地。
大连城市沙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30多年的努力让金普新区从一个3平方公里几千余人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一座规划面积2299平方公里、建成区近200平方公里160万人口的现代化新城,综合经济实力跃居东北城区前列,创造了东北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2017年,金普新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2.7亿元,占大连市28.6%;规上工业总产值2821亿元,占全市43%;固定资产投资442亿元,占全市26.7%;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187.7亿元,占全市28.5%;实际利用外资20.2亿美元,占全市62.2%,占全省36.5%;外贸出口总额968.2亿元,占全市55.5%,占全省31.8%。
采访期间,代表企业向记者介绍情况。大连长之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表示,长之琳是一家专门从事航空零部件研发制造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也大连地区唯一一家为C919首架机供货的厂家,2017年12月公司获得C919大型客机首飞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能参与到“国之重器”C919大型客机的零部件生产供应,是长之琳研发团队及所有工人的骄傲。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虎讲到:“数控机床方面我们有200余项专利,其中有发明专利80余项,PCT国际专利发明12项,目前已经是国内五轴数控机床年产销量最大的供应商。”
大窑湾保税港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站在港区观景台上,看到满目的集中箱,繁忙的货轮不断进出,场景着实震撼。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大窑湾保税港区建有全国最大、东北唯一的“港口型”中心站大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自封关运作以来,已操作船舶17651艘次,实现集装箱吞吐量2554万标箱,口岸进出口总值10812亿元,保税监管货物总值5598亿元。
金普新区现有企业近6万家,其中外资企业5000多家,引进了辉瑞制药、大众、蒂森克虏伯、佳能等近70个国家和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建设的近100个项目,培育了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港航物流等产业集群,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70%以上,2018年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14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市52%。
纵观财政收入结构,制造业税收占比从2010年的29.5%升至超过70%,房地产业税收占比则从2010年的46.5%降至不足20%,证明了大连当地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
龙头企业云集 IT+信息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
大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IT+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步入快车道,大连市委书记谭作钧在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采访中表示,大连是一座孵化信息产业发展的沃土,在大连的东软、华信等作为民族品牌,在整个行业内都排在前三位,信息产业、数据经济产业在大连一直处于蓬勃发展态势。他强调:“我认为信息产业、大数据等是应用数据,要看有多少企业能在产业中挖出真正的‘金子’,这是衡量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标准。”
据悉,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华信、东软、文思海辉3家本土企业对日软件出口额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三名,并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同时,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发展迅速。软银科技于2017年将其大连公司升格为中国总部;华为软件云项目被国家工信部定义为“大连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华信计算机荣获省长质量奖;新源动力成为全国唯一商业化量产氢燃料电池的企业,全年产值增长60%;贝斯特公司生产的船桥系统成功列装我国海军;天呈公司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占地3.6平方公里的中捷天呈工业园签约。还有,华录集团入选中国文化企业30强,博涛文化荣获中国最佳旅游产业创新奖,4家企业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前,高新区有1500多家从事科技产业研发和生产的科技企业,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291家。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在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采访中获悉,近年来,大连华信每年投入亿元用于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至今共获得软件产品177项,软件著作权300项。2017年,大连华信实现营业收入20.4亿元人民币,出口额近1.8亿美元。2018年,公司预计可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人民币,预计出口额达到2亿美元。
据了解,从2015年开始,大连高新区实施“IT+”战略,努力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升级版”、“2025创新中心”两大引擎,重点向“智能科技、清洁能源+生命科学、海洋科技、数字文创”等“2+3”主导产业方向聚焦发力,使高新区的创新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浪漫大连的“创新”内核 让文旅焕发新生机
此外,在实体经济方面,大连在文化旅游、国企焕发新生机等,也都做出了很多实实在在的成绩。大连东港商务区管理中心总经理王伟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介绍,从改革开放到近年来的新兴旅游产业爆发,自主研发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港区的辽宁锦龙超级游艇制造有限公司游艇的设计制造不断向国外学习成熟技术,大连作为旅游城市,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政府扶持下的旅游产业项目设置也在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探索大连休闲旅游发展新方向。
游艇出海旅游项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在记者走访中,三寰集团的“大草原”令人瞠目结舌,2018年的夏天,“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美景在滨城实现,三寰牧场作为大连的新生旅游景点横空出世。三寰牧场是三寰集团由传统农业向观光游乐型农业转型的开山之作,而提起已经成立70年的三寰集团,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总资产逾三百亿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大连市三寰牧场的草原景观。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宋雅静/摄
三寰集团董事长关健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作为老牌国企,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它做到的是坚持发挥优势,转变思路,永葆开拓精神,其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不论是企业还是城市建设,都应该看中思想意识和观念对于进取、发展的重要作用。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宋雅静)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