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浙江“中期流贷”余额超4614亿元

2019年08月20日 11:08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截至今年6月末,浙江辖内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以下简称“中期流贷”)余额已达4614.85亿元,较年初增加550.54亿元、增长13.55%,增速高于全部流动资金贷款7个百分点;占全部流贷的比例为18.78%,较年初提升1.16个百分点。

  从中期流贷增量资金投向看,截至今年6月末,投向小微企业的中期流贷余额较年初增加462.99亿元,占全部中期流贷新增额的84.1%,中期流贷支持小微企业的力度显著增强。

  可以说,作为优化金融供给结构的一项创新举措,深化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的尝试在浙江省初见成效。

  “小企业申办最多的就是流动资金贷款,各家银行给的期限多为1年。”杭州市萧山区某汽配企业负责人表示,但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短期流动贷款往往不能完全匹配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和回款周期,于是就出现了一些无奈的操作。比如,“短贷长用”“倒贷转贷”,既影响了企业融资预期稳定性,又会产生额外的资金周转成本。

  “深化中期流贷服务的目的,正在于解决上述融资‘痛点’。”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是科学匹配周期。引导银行业机构优化资金供给结构,适当拉长流贷期限,更好地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有效满足企业“长期铺底”等资金需求。二是稳定融资预期。减少企业经常性贷款周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让企业家不用花过多的精力在续贷、周转上,集中更多精力专注生产经营。三是降低综合融资成本。通过减少企业的贷款周转需求,挤压民间借贷空间,打击金融掮客,斩断内外勾结的“过桥融资”利益链条,净化金融环境。

  今年3月份,浙江银保监局出台了《关于深化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服务 科学匹配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的指导意见》,随后辖内银行业的相关探索也在加快开展。

  从服务模式看,目前主要有3种,即中期贷款内嵌年审制、中期授信内嵌预审制、循环式。具体来看,在内嵌年审制、预审制这两种模式下,银行每年对贷款情况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持续使用贷款资金,贷款实际使用期限最长可达3年;在循环贷款模式下,获得银行的贷款额度后,企业可在3年内多次提取、随借随还、循环使用。

  从中期流贷的服务对象看,主要是民营、小微企业,重点对制造业企业、小微企业给予政策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有效防控信贷风险,监管层对企业划定了4条基本门槛:一是要有合理的中期流贷需求;二是企业自身依法合规经营;三是生产经营正常,经营能力和财务状况较好;四是信用良好,具备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

  “在此基础上,由银行机构根据自身判断,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要求开展业务。”上述负责人说,目前,辖内大多数银行机构已制定、出台了专项中期流贷管理办法,或明确了操作细则。

  与此同时,监管层还鼓励银行机构在风险可控、依法合规的前提下,“一行一策”、自主创新,在准确分析企业用款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符合企业需求的服务模式。

  “为了强化监管、督促引导,浙江银保监局已配套建立了专项统计制度,按季跟踪监测,及时了解各银行机构的业务开展情况。”该负责人说,针对工作推进不到位的机构,监管层将及时督导并了解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完善中期流贷服务的保障机制,推动中期流贷服务增量扩面,提升企业的获得感。(经济日报 记者郭子源)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