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的底气

2019年09月05日 11: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8月26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东北地区要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中央重托,辽宁责无旁贷。百舸争流,奋楫者先。近年来,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不断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产业转型与发展思路创新也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逐步迈上新台阶。

  寻求“从有到优”的转型升级

  “辽宁在东北对外开放中,要争打头阵,当先锋,做领头羊。”辽宁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说出了辽宁的心声。

  今年以来,辽宁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上半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较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辽宁经济曾经遇到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从2011年起,经济增速下行,连跌6年。如今,辽宁经济已经走出最困难时期,继2017年实现筑底企稳、2018年稳中向好后日益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态势。成绩来自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改革创新。

  “要实现中国高端装备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跃进。”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继双表示:“几代沈鼓人专注主业,心无旁骛。多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为高质量发展打牢了强大根基。”

  始建于1934年的沈鼓集团,几十年来,一直专注于能源与化工装备被老外“卡脖子”的重大装备领域。近年来,沈鼓集团相继在为建设国家核电项目配套的第三代核主泵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使我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拥有了“中国芯”。

  提起辽宁经济,不能不提到它的“重”。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辽宁工业门类齐全、产业基础雄厚,有着“共和国工业长子”“共和国装备部”的美誉。“一五”时期的辽宁,就曾为国家建设提供大量物资和装备。国家156项重点工程有24项落户于此,全国17%的原煤、27%的发电、60%的钢产自辽宁,新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第一枚导弹、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台机床在这里诞生。如今,这些都已成为过去,辽宁在新时代又承载着新的使命与担当。

  在大连光洋科技集团的车间里,董事长于德海向经济日报记者展示了一款激光尺传感器,分辨率达纳米级,精度是头发丝直径的1/140,响应时间50纳秒。“这种传感器5年前还需进口,单个售价70万元,而原料成本只有2.8万元。”于德海表示,光洋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产品生产后,售价只需12万元。这款激光尺电路板的核心芯片都是企业自己设计的。目前,整个公司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自我配套率可达85%。

  凭借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不懈的进取创新精神,辽宁正让“中国制造”迈向更高端,寻求“从有到优”的转型升级。

  在沈阳无距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飞场,仅仅通过几分钟培训,一名新手就可以通过VR眼镜操控最新型的矢量多旋翼飞行器。沈阳无距由中科院的几位科研人员创建,近200人的团队六成是硕士、博士,自主研发出国际领先、国内首款串列翼倾转旋翼无人机。公司创始人苏文博说,让无人机新科技帮助更多年轻人回乡创业,这是他的梦想,也是整个团队的奋斗方向。

  以创新加快培育新动能

  2018年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24台来自沈阳新松的移动机器人曾惊艳世界。秉承着“只引领不追随,只创造不仿造”的发展理念,沈阳新松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头雁,创造了百余项行业第一。作为国家机器人产业化基地,沈阳新松已经实现了智能制造领域全行业覆盖,产品累计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3000余家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

  在沈阳,还有不少类似的高新企业,创新驱动推动辽宁稳步走出转型升级之路。2018年,辽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700家;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70%,工业机器人增长18%。

  绿化率高达30%以上,人在花园走,鱼在水中游……很难想象一派盎然生机的景象出现在一座石油炼化园区。“高质量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恒力集团董事长陈建华语气坚决。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采用嵌入式污水一体化处理技术,中水回用率超过80%。

  恒力石化曾获得国际水协“改变行业的技术革新奖”。厂区内的加热炉采用世界先进的凯乐特低氮燃烧器及应用脱硫脱硝设施,达到天然气燃放标准;首创低温余热联合、集成预热、发电、制冷、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新途径,每年可节约标煤120万吨,节约淡水4000万吨。

  “创新成为沈鼓增长的新动能,今后高端装备市场的竞争,要靠更高的技术指标和更好的服务品质。”戴继双说。近几年,沈鼓集团涌现出一批国产重大技术装备。“国内百万吨级‘乙烯三机’(裂解气压缩机、丙烯压缩机、乙烯压缩机)一直未实现国产化生产,全靠进口,价格高达3亿多元。自从沈鼓集团研发制造成功后,这类产品在国内的价格很快降到2亿元左右。”

  以优质营商环境为发展增活力

  曾几何时,“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犹如石头一样压在辽宁人身上,今天的辽宁能否成为投资热土?“营商环境既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辽宁具有特殊意义。”辽宁省省长唐一军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表示,辽宁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之举,有信心让黑土地再次成为投资热土。

  “拿张身份证来办理,两个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8月27日,在辽宁沈抚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做门窗生意的余世德举着手中的营业执照高兴地对记者说。“放管服”改革不断为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增活力、添动力。省级行政职权由2015年的4283项减少至目前的1594项,压减率为62.8%。开展“办事难”专项整治,一般性经营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5个工作日以内,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仅需4小时即可办结。

  在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没有叫号声,办事窗口前的小电子屏上滚动着字幕:只说“YES”不说“NO”,“大厅采用单一窗口模式,所有窗口都一样,不分部门,不分事项,这么做,企业办事一站即可解决。”片区综合服务大厅负责人赵英虎说,大连片区在持续努力对标上海。

  “通过这几年努力,辽宁营商环境更加优质,干部作风更加务实,对外开放更加精准。”辽宁省商务厅厅长宋彦麟介绍,辽宁实行“项目管家”制度,为投资者提供“店小二”一般的贴心周到服务。

  “公司创办3年多,我对辽宁营商环境很有信心。”苏文博希望无距科技成为引导人才回流的平台,这几年,公司内部海外及北上广深回流人才52人,本地重点人才105人。

  从立法着手,辽宁颁布实施了全国省级层面第一部营商环境法规,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今年,不断完善制度框架,修订《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辽宁省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机构办事,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为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奠定坚实基础。还组建省政务服务中心,开通了8890(谐音“拨拨就灵”)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营商环境建设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有的放矢、解决问题,全力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唐一军说,这也是辽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底气。(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徐 涵 苏大鹏 乔金亮 徐晓燕)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