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新时代东北振兴】吉林: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谱写振兴发展新篇

2019年09月27日 11:43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吉林省具有沿边近海优势,是国家“一带一路”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边境省份,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和人文科教大省。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列铁路客车、第一袋化肥,一汽、吉化、长客等“国”字号大型企业也是耳熟能详。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三省,对振兴东北提出新要求新希望,“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总书记的嘱托为新时代吉林振兴掌舵领航、把脉定向、打气鼓劲。

  据吉林省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吉林省经济基本保持平稳运行,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14.1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第三产业增长4.5%,占GDP比重为46.8%,同比增长4.9%;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汽车产量下降4.2%,城市轨道车辆增长2.3%。

  9月19日-24日,记者跟随“新时代东北振兴”媒体采访团,踏上吉林这片黑土地,感受吉林在新一轮东北振兴中,经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

梅河口市海龙湖湿地公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厚植企业生存发展“沃土”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决定着企业能否“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2018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营商环境稳中优化。不超过3个工作日可以完成企业开办程序,最短只需28分钟。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223个工作日压缩到50个工作日以内,最快13个工作日办完所有审批程序。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新40条等系列政策,民营企业户数增长16.1%。

  这个变化,是体制机制创新上的巨大变化。吉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补齐体制机制短板的重要指示,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放管服”“只跑一次”改革深入推进,取消、放权比例达30%,为市场主体提供“阳光雨露”式的服务。重点国企有64%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1%。

  2013年9月,梅河口市被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市,从此成为吉林省直管县试点城市,被赋予地级市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近年来,梅河口市倾力打造“招商引资、搭建平台、集中攻坚、多方融资、政策支持”,多管齐下助推企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极。梅河口市委副书记孙维良说,加大政策支持鼓励、改善营商环境,都是梅河口市向企业抛出的橄榄枝。截止目前,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2亿元,同比增长10%。通过3年的招商引资活动,成功引进四环制药、步长制药、康美药业、紫鑫药业、浙江物产中大、北京龙之旅、恒大集团、保利集团、碧桂园集团、红星美凯龙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合同引资额310亿元,实现投资120亿元。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省有资金新到位项目766个,到位资金1150.38亿元,同比增长34.55%。其中,今年新签约、有资金新到位项目408个,到位资金687亿元,同比增长了103%。这是对“投资不过山海关”的有力回击。

 

一汽集团红旗轿车新H总装车间机械手智能作业。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深耕“数字吉林”建设大文章

  传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转化不断加快,创新活力逐步释放,吉林省工业经济正从数量攀升转向质量追赶,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装备制造、精密制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航天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电商交易额、农村电商、跨境电商连续多年保持30%以上增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5%,科技促进经济发展指数居全国第14位。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增长69.8%、161.1%。

  吉林石化作为共和国的“化工长子”,近年来,一度在低谷徘徊,亏损连连。如何破局,吉林石化开始优化结构转型升级,苦练内功、提质增效,自2017年奋力跳出低谷盈利50多亿元之后,在2018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8亿元、炼化业务利润25.8亿元。今年1至6月,吉林石化原油加工量、乙烯产量、丙烯下游产量等多项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炼化主营业务实现持续盈利目标,“老”国企焕发“新”的活力。

  一汽集团红旗轿车新H总装车间是国内首个实现全无人配送的总装车间,汽车生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不断丰富,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研发不断深入,这是红旗汽车新战略成功的基础,也是东北地区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转型升级的良好示范。

  据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在近期中国车市整体不振的背景下,红旗销量却逆势上扬。8月红旗品牌单月销量已突破10000辆,同比增长203%。

  “吉林一号”是我国第一个商用民用卫星。从2015年的首开先河到现在的13颗卫星长守苍穹,统统都叫“吉林一号”。“吉林一号”从原来重量500公斤、成本1.5亿,到第13颗卫星仅重40公斤,成本800万,但分辨率、清晰化、快速反应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据负责人介绍,到2022年,“吉林一号”可实现140颗卫星在轨运行,将带动省内光学制造、精密加工、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当前,与此相关的配套企业已达300家,吉林省航天产业展示出较大发展潜力。

  “一汽”是长春的第一张名片,另一张亮丽的名片就是高铁,高铁是吉林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除时速350公里“复兴号”之外,现在时速400公里的客车设计方案已经通过国家评审。将要投放“京张线”(北京-张家口)的智能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首次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行车、智能服务、智能运维。据悉京张高铁智能动车组,年底以前即可具备批量生产的能力。

  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减乘除”一起做,“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一起抓,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脱胎换骨、华丽转身。

查干湖野鸭岛,候鸟栖息、野鸭成群。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敏/摄

  生态保护携手旅游发展 打造绿水青山“吉林样本”

  吉林是铺展在祖国东北的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吉林最突出的优势,保护好绿水青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必然要求。

  吉林东部,是生态资源宝库。尤其是长白山,现在长白山最高的森林覆盖率达98%,东部整体森林覆盖率超过78%。西部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而常年干旱却也让这里成为吉林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风沙弥漫、白茫茫的盐碱地,湿地一度萎缩了40%多,所以,“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成为吉林坚持走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基调。

  位于吉林西部的“嫩江湾”,昔日受干旱气候影响,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逐年恶化。近年来,吉林省西部实施退耕还湿、河湖连通等系列项目,使湿地面积不断扩大。还湿更要“保湿”,治沙就是“保湿”的关键。近年来,大安市通过实施嫩江湾扩湖增湿、退耕还湿、生态护湿、利用兴湿等恢复保护提升工程,收回恢复嫩江湾湿地4.57万公顷。生态环境大大善,白鹤、灰鹤等20余种野生珍稀候鸟重返觅食、筑巢繁衍。嫩江湾实现华丽转身,本来计划的建筑用地,后来全部收回建设湿地公园,2018年,嫩江湾湿地公园吸引游客120万人次。

  碧空如洗,水天一色;荷叶摇曳,水林掩映;亭台玉立,飞鸟不绝……这是记者看到的金秋时节的查干湖。

  “引松入查”工程让查干湖“复活”,“河湖连通”工程为查干湖“蓄能”。昔日的池塘干涸、草场退化、盐碱恶化,转化为湖沼密布、湿地恢复、沙消碱淡。自2018年9月以来,查干湖周边一公里范围之内进行退耕还湿还林还草。计划用3年时间退耕还湿还林还草4866公顷,这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基础。

  如今的查干湖可以“春游芦苇荡,夏品野莲香,秋赏鹤起舞,冬观捕鱼忙。”查干湖旅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凤林说,查干湖2018年全年游客达218万人次,而2019年上半年就已超到268万人次,预计2019年全年游客能突破400万人次。目前,2019年上半年旅游的综合收入达21.6亿。

  依托生态资源,一方面格外保护,一方面绿色发展,嫩江湾、查天湖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与并进的新路子,成为绿水青山的“吉林样本”。

  新时代的东北振兴,是全面全方位的振兴。吉林正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活力、内生动力和整体竞争力,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魏敏)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