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州第二机场选址未定 深圳也考虑建第二机场?

2013年09月13日 09:26   来源:羊城晚报   

  深圳第二机场,一场发酵于民间的冲动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宋王群

  研究人士认为应该提早论证,但应避免珠三角恶性竞争

  上月底以来,深圳掀起一股建第二民用机场的讨论热潮,有赞成有反对,舆论纷纷而起之时,深圳市交通运输委也不得不出面澄清,深圳是考虑再建一个通用机场,但没有建设第二个民用机场的需要。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此次深圳第二机场讨论风潮起源于一位民间交通研究人士邓耀庆,其先后向多家媒体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称深圳在坪山新区建第二机场已非常迫切,最理想是和香港共建。若现在开展前期工作,可能要到2023年前后才能部分建成通航。

  邓耀庆的研究告白

  ——T3航站楼不够用,第二机场就要开张了

  “深圳应筹建第二机场,建议选址坪山。”这是深圳交通研究人士、泛珠三角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邓耀庆首先向羊城晚报记者表达的观点。他说,深圳宝安机场一个机场不够用,很快会达到饱和容量。深圳机场T3航站楼正式转场为期不远,但T3航站楼建筑面积为45万平方米,工程设计目标年为2020年,2021年后深圳机场怎么办?

  邓耀庆表示,从建设周期研究,城市第二机场属于重大工程项目,前期要十年。以首都第二机场为例,最早在2006年提出,2013年才批准,计划于2017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并首航,“深圳第二机场如果现在开展前期工作,可能要到2023年前后才能部分建成、通航,正好是深圳机场T3航站楼规划的服务时间,所以深圳第二机场开展前期工作很迫切。”

  ——深港共建坪山机场最为理想

  邓耀庆在一份“深圳坪山机场可行性研究介绍”中表示,香港机场与深圳机场面临同样的问题,香港机场年吞吐量已达5650万人次,还没有计划建第二机场,为时已较迟,所以深港共建第二机场最为理想。

  邓耀庆认为,深港第二机场应定性为大型民用机场,以亚洲和内地航班为主,包机、旅游区的航线占较大比例。第二机场一期要建设两条跑道,候机楼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年航空起落30万架次,年旅客吞吐量3000万人次,后期预留第三、第四跑道和新候机楼等扩展用地,并有快捷轨道连接香港,安检、港检、内地边检等三检合一,候机大楼负二楼为高铁、地铁,负一楼是机场到达、出港口。

  对于选址问题,邓耀庆认为,深港第二机场在深圳西部、南部很难选得理想,北部到香港的交通不便,只有深圳东北部可选,离已有的香港、深圳、广州机场距离远,空域矛盾小。邓耀庆还向羊城晚报记者介绍了四套选址方案,均在坪山新区,包括坪山新区碧岭村、坪山北部三棵松、坪山东南部石井村、坪山坑梓街道和惠阳交界地区。

  政府回应:

  新机场做通用航空

  对于深圳建第二机场一事,市交委副主任徐忠平表示,深圳的确正在选址筹建第二机场,但其功能区别于宝安机场,以通用航空为主,深圳暂没有建设第二个宝安机场的需要,保安机场T3航站楼的目标规划年份是2020年,但是并不意味着到2021年之后就一定会不够用,此外还有第三跑道和第四航站楼的计划,,所以宝安机场未来十几年可以满足公共航空的需求。

  对于规划中的通用航空机场,徐忠平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通用航空如直升机、小型飞机、私人飞机的需求正在逐步加大。目前深圳第二机场尚处于选址阶段,坪山、东部等地土地资源富裕,在考虑范围之内,不过仍在研究当中。

  行内解释:

  资源缺乏在空中而非地上

  根据深圳机场提供的数据,2012年,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956.88万人次,然而截至目前,深圳机场已开通航线131条,其中国内113条,国际航线仅15条,港澳台3条。在吞吐量占比中,国际客运业务仅占总吞吐量的2.7%,国际货运也只占21.9%,都远低于广州机场的16%和46%。据业内人士介绍,深圳机场国际客运业务比重几乎是最低的,这与机场规模乃至与深圳的地位是格格不入的。

  众所周知,在珠三角地区机场群,北有白云机场,南有香港机场,西有珠海、澳门机场,其中深圳距离香港空域在30公里左右,距离广州新白云机场也仅100多公里,几个机场几乎处于一个空域范围内,航空需求和功能存在很大的重叠。广州白云机场也是国家定位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深圳与其竞争处于劣势。

  南方航空深圳公司相关人士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深圳机场地面资源并不缺乏,真正缺乏的是“空中资源”,空中航线不足,地面再多再好的机场也没用,“好比路上堵车,修再多的新汽车站、发再多的班次也只是堵在路上。”

  专家:

  原地扩建好过异地另建

  深圳大学物流研究所所长王江教授认为,深圳人口多,航空领域增长快,有必要根据客流量增长进行分析,就是否该建第二机场进行“好好论证”,对于有业内人士认为建坪山机场的消息最大受益者是当地房地产商的说法,王江表示不认同,“机场附近噪音扰民,许多人是避之则吉的。”

  香港著名交通、规划专家黄良会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香港机场正在扩建,深圳机场T3也即将投入使用,是否需要建深港第二机场可以研究,假如真有需要,提前研究并不是坏事,香港机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90年代才建成,所以研究是对的。但黄良会强调,建深港第二机场应该是对现有机场的扩建,而不是另起炉灶,“上海有两个机场,经常有旅客搞错,互相换乘也很麻烦。”

  对于深圳建设第二机场的讨论,深职院交通运输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认为,机场属于重大投资项目,“纳税人的钱用起来不可轻率,深圳建不建第二机场应该有全局考虑,广州已经在建第二机场,加上香港机场的国际航线充足,深圳机场扮演更多的角色在于国际和国内航线的中转站,T3投入使用后可充分满足客运需求,深圳机场的强项在于货运。“我认为要建第二机场,也应该是建第二个货运机场。深圳目前所走的路子与亚洲四小龙走过的路很像,慢慢向高端货物的空运转变,海运逐步萎缩,空运增加。”王雪说,深圳诸多物流快递企业发展迅速,必然给深圳带来更多的航空货运。

(责任编辑:王姣雁)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闁圭儤鍤﹀☉銏犵睄闁割偆鍣ュΛ鍛存⒑閸愬弶鎯堥柟鍐叉捣缁牓宕卞☉娆忎缓濡炪倖鐗徊浠嬪几閵堝洨纾奸柟鎷屽煐鐎氾拷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