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1:200故宫模型大修将完成 单间角楼修复花去4天

2013年09月18日 11:28   来源:北京日报    耿诺

 

  昨天,故宫整体微缩模型的修复正在进行当中,专业的修复师傅正埋头忙碌,用特殊的胶水,将修复完好的宫殿模型一个个粘在底板上。记者 和冠欣摄

  含胸收腹,屏气凝神。左手三指捏着寸许长的木片,右手持黄色管胶水在毫米宽的木片上拉出一条半透明的胶,微微晾干,捻住两头上下一翻,竖直地粘在一块早已标定位置的铜板上。

  “你这歪了,得重来。”还没等胶水晾干,也还没等记者再调整调整,身边就横伸出一只胖乎乎的手,掀开了这段社稷坛内五色土周边的“围墙”,再次涂胶、安装。胖手的主人半趴在钢板上,侧着细瞄了几眼,满意了,才再拿起另外一段“围墙”。

  这是一个微缩景观修复现场,更是全北京、乃至全国惟一一座1:200故宫模型的修复现场。在西四环外的一处厂房中,这座曾经摆放在北京规划展览馆、如今紧急大修的模型,正在一群能工巧匠的手中重获新生。

  底板将整个换为铜板

  300多平方米的厂房中,摆放着几近收尾的维修工程。虽然模型未经金粉涂漆,却仍能体现出浩浩荡荡的紫禁阵列之美来。

  北京奥运会前,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开馆时,这故宫模型曾震撼过不少参观者。很多人都记得这模型呈现出的经典影像:当一道光束由天安门起,一路经端门、午门、太和门,照耀在太和殿上,再翻越中和殿、保和殿,进乾清门而出神武门时,就展现出了北京最初的中轴线。在这座模型上,浓缩了故宫的8700多间房屋。

  “但你看看这原来的底座,虽然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可过了这些年,都有些破损了。”负责此项维修工程的密克罗模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指着墙角一堆1米见方、边角都稍有残缺的木板,将记者的思路拉回了现场。

  上周日晚间,这座面积超过40平方米的模型悄悄离开了市规划展览馆,进了“医院”。而8名建筑模型界最有名的师傅,第一件事儿就是要摘掉模型上紧密粘连着的房屋,将所有底板更换为铜板。

  单间角楼修复花去4天

  随后的工程更为浩大,所有模型房间都要依次修补,并按照故宫原样重新粘回铜板。从当日开始,师傅们每天都得脱了鞋袜,穿着薄薄一层塑料鞋套踏在冰凉的铜板上,将各宫各殿安置在同样的位置,并在大殿里头安装照明灯。

  这其中,一座能用手掌托起的角楼,就要用到数百个零件。而这些零件,大的只有普通打火机四分之一大小,而小的只有半粒芝麻大。师傅们要做的,全都是精细活。

  “就这个,足足花了我4天时间。”单手托起角楼,31岁的湖北人小甘说。小甘是个憨憨的汉子,但他圆圆的手指肚,却能让沉默的木头片生出花来。对于记者自告奋勇尝试的结果,他忍不了那只有零点几毫米的误差,伸手将五色土的围墙正了正。

  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而其中,角楼讲究的则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而在他手掌大小的方寸之间,这模型同样拥有纵横搭交的歇山顶和三层重檐。

  这座角楼模型和其他故宫内建筑模型一样,完全来自于航拍图和工匠们到现场去拍的照片。设计师将照片转换,将成形的建筑“拆开”、微缩后成为缩小版的“施工图”,再按照施工图加工材料,由工匠完成最后的拼装。

  “火柴盒”上凑齐三种原料

  模型的主要材料是木头,却是枫木和椴木混合做成的。坚硬的枫木做梁做脊,椴木的柔软和韧性,使得它正好可以做成带弧度的瓦面。而镂空的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门和槛窗,则是由特殊塑料做出大样,再手工精雕而成的。在不足一个火柴盒大小的方寸之间,三种原料要互相搭配组合,给模型修复增加了难度。

  一座角楼得用到数百个零件,就连悬脊和檐下斗拱,都几乎完全由小甘徒手拼装而成的。在其中,斗拱粘得最慢,每个小块,都是4个芝麻大小的材料粘起来的。

  “当时这1:200的模型,17名同事足足做了1个月。如今多亏这些房子主要是搬家,局部修复并不多。”小甘曾经参加过2006年整体模型制作,当年的小师傅,已经成为这次修复中年龄最大的修复师。

  在师傅们的努力下,故宫模型将在明天大修完毕,后天就会重新出现在市规划展览馆,再度面向市民开放。记者 耿诺

  标签:故宫围墙角楼大修施工图

(责任编辑:秦宇雯)

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悽顖e枤缁愶拷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