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如何平衡:
行政要向“先生们”妥协
教授委员会能与现有的党政管理体制相分离么?有知情人士表示,在现有的大学管理体制中,二者的生存秩序,更多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南师大,有十多个学院的教授委员会主任、副主任,都由学院院长、书记担任。有观点认为,因为院长和书记也都是教授,他们在教授委员会中任职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2002年开始试点建立教授委员会的地科院,“去行政化”的色彩尤为浓烈。
“在我们学院,院长和书记等党政联席会议的成员都主动提出不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教授治校嘛,不能过多干涉教授决策。”南师大地科院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
南师大地科院副院长钟文辉负责学院的研究生管理工作,也是教授委员会委员,学院凡是出台研究生培养细则,都要由他主抓。“如果要出台文件,我负责起草,教授委员会开会讨论,但由主任、副主任来把关,说修改就修改,教授们认为没必要,就不执行,不是行政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了。”
钟文辉最近就遇到了棘手的事,他酝酿出台两项政策,一项是研究生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最低要求,一项是硕士生导师管理规定。但是,因为有教授不同意部分细则,教授委员会没通过,草案“难产”了。
此前,一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省里抽检不合格,而近几年,学院的研究生数量已经超过本科生,他和院领导们觉得,要提高对研究生在读期间的培养要求。结果,当他跟院长、书记在党政联席确定这个议题,跟教授委员会讨论后,遭遇难产。
“很多教授都同意这么做,但也有部分人说,他们专业发表论文的难度较大,按照这个要求,估计学生毕不了业,也担心他们为了达标,弄虚作假。”而学生能否顺利毕业,对导师也有直接影响,在他的草案中,如果有硕士生导师连续三年内都有学生延迟毕业,可能会暂停招生,以督促老师尽职尽责。
虽然难产,但钟文辉没有用行政权力强行推进,“教授治学嘛,很多事情的着眼点不一样,如果强行通过了,将来会有风险,看看有哪些条件可以‘妥协’吧。”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