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试验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制度创新高地

2013年11月07日 09:43   来源:新华网   陈良杰 姜微 徐寿松

  “一个月运行下来,我们感到很满意,筹备阶段所设定的目标都达到了。”对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满月”表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开门见山地说。

  正式运行一个多月来,上海自贸区各项试点任务和改革措施全面推进。投资管理制度改革落地,工商登记“先照后证”,一个月内“一口受理”办结21家外资、213家内资新设企业;贸易监管制度试点起步,6家企业试点“先入区、后报关”;综合监管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红利”体现在哪里?韩正坚定地回答:是制度创新,不是政策优惠。自贸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是制度创新,不是挖掘政策洼地。政策洼地越多,越会阻碍各类要素高效流动,越会阻碍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困难也会越多。“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有洼地,就容易出事故。”

  自贸区监管模式的重大改革最为企业所称道。“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自由”的新型海关监管模式,令相关企业的成本大大降低。因为可以“先入区、后报关”,企业货物入区通关时间可缩短两至三天,物流成本平均减少10%。

  投资自由便捷效应也在初步显现。譬如从办理企业审批到登记注册,以前需要的时间相对较长,而在自贸区最短只要4天。这样的制度红利,有远见的企业更看重。又如对外投资,以前由于审批的流程,一些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执行预期不太稳定,而现在,自贸区的流程很明晰,只要不在列表内就无需审批,企业家们有了稳定的预期,真正体现市场配置资源、以企业为市场主体。

  韩正强调,制度改革所带来的效应远比税收优惠大。税制是国家统一的,今后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税制,在自贸试验区不能做。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