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进口商品网购慢? 那就元旦去重庆保税港区亲自买

2013年12月16日 09:16   来源:重庆晨报   

  原标题:元旦去保税港区淘稀奇

  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春节前将推大型进口商品促销会,价格便宜3成

  ■6大进口商品:

  目前保税港区里的商品已经逐步拓展到进口酒类、进口食品、家居日用品、化妆品以及医疗保健品、汽车及小型器械和原材料等6大类商品。

  ■今后:

  按照规划,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二期工程正进入开工阶段,平场工作已经展开,预计到明年底可以对外开放。艾卿表示,这意味着一个大型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将正式面世,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买到自己喜欢的进口商品。

  上周,重庆市领导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调研,在考察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听取重庆保税港区有关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后指出,保税港区要积极推进服务贸易、保税贸易发展,搞好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离岸金融结算等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和宣传力度。

  近来,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逐渐为外界熟知,除了红酒销售早已名气在外,前段时间关于奶粉等市民们关心的商品上架的消息也得到了多方关注。

  而在昨日,重庆晨报记者从重庆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了解到,该中心商品将在元旦节后有一次大规模扩容,春节前将针对进口商品进行一次促销活动,届时,市民们可以到保税港买到更便宜的洋货,也能淘到不少稀奇。

  涵盖6大类进口商品

  一般人对保税港区并不熟悉,浮现的还是集装箱、码头、物流中转以及货运集散地的形象,不愿意轻易前往。这一情况随着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逐渐对外发出的消息,正在逐步改变。

  “我们现在不仅有进口红酒和洋酒,其他商品也在逐步完善。”昨日,该中心副主任艾卿告诉重庆晨报记者,目前保税港区里的商品已经逐步拓展到进口酒类、进口食品、家居日用品、化妆品以及医疗保健品、汽车及小型器械和原材料等6大类商品。也就是说,市民们关注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上都能在该中心找到。

  同时,艾卿还表示,由于在清关、物流等多个环节上,保税港区的进口商品都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价格也要比普通商店里购买有一定的优惠。同时她还透露,随着商品的完善,中心预计在今年末组织一场保税港区商品的促销活动,不仅面对批发商和代理商,还将直接面对消费者。

  据重庆晨报记者了解,目前保税港区商品的价格缩减了分销层级,不少商品比市面的同类型进口商品要便宜1~2成,最高可以便宜3成左右。如果年底放开促销,价格将更加诱人。艾卿同时也表示,交易中心将采取会员制,市民购物办理会员卡,将享受更多折扣和优惠。

  有来自阿根廷的冻牛肉

  除了普通的进口商品,保税港区里的商品还能让消费者大开眼界,淘到一些在普通渠道买不到的东西。

  “我们现在正在做引进南美洲粮油的准备。”艾卿说,在市面上大多数的市民还是以豆油作为主要食用油,但由于目前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担心,许多人都想买到高品质的安全食用油,而橄榄油和葵花籽油则是不少人士的首选,“这是中心有竞争力的商品,在质量上可以放心。”

  实际上不仅是食用油,在保税港区近期即将推出的促销活动中,冻肉也是其中一大品类,“消费者对进口冻肉,特别是来自阿根廷等地的高档牛肉,是有需求的。”

  除了食品以外,随着保税港区的商品的多元化,消费者可以选择的面也越来越广。在市面上见不到的许多商品也能通过这一平台购买,“我们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已逐步建立,不久之后消费者就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下单,直接购买国外商品。”艾卿说,这一平台的建立,可以让消费者在网上选好自己想要的商品,在家收货,通过跨境人民币结算,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淘到喜爱的洋货了。

  有望买重庆清关进口汽车

  按照规划,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二期工程正进入开工阶段,平场工作已经展开,预计到明年底可以对外开放。艾卿表示,这意味着一个大型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将正式面世,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买到自己喜欢的进口商品。

  “届时我们将有更多的商品被引进来。”艾卿介绍,目前食品类的冻肉品类已经获批,将在明年6月左右进入重庆口岸,而诸如水果等生鲜商品预计在明年年终获批,市民们购买来自盛产水果的国家和地区的水果,价格也将会有大幅降低。

  同时,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重庆一直在力争拿下整车进口口岸的批文。艾卿表示,如果口岸获批,保税港区将建立进口车的大型专业卖场,市民们购买进口汽车能得到更多实惠。

(责任编辑:石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