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去年破刑事案近10万起 公众安全感指数92.51%

2014年01月06日 09:53   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公众安全感指数为92.51%

  记者1月5日从市委政法委获悉,2013年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于近日出炉,为92.51%。公众安全感指数由我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独立调查获得,综合反映了我市当前平安稳定的状况。

  据了解,2013年,市委、市政府将深化平安建设纳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谋划推动,强化了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特别是9月16日召开的深化平安重庆建设工作会议,按照党中央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决策部署,从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深化平安重庆建设,确立了深化平安重庆建设的十大主要任务,把工作触角从打击犯罪、维护稳定延伸到维护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各个领域,把工作着力点从打击、防范、管控拓展到服务、管理、建设等各个环节,全面深化平安重庆建设。

  一年来,我市各区县、各有关部门通过执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逗硬措施,使得侵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刑事犯罪分子被依法惩处,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和满足,基层综治网络和力量不断得到健全和加强,我市平安稳定局面不断得到巩固。

  我市把政法综治“三基”建设作为深化平安重庆建设的战略性和先导性工作,按照“做强区县、做实镇街、覆盖村居、形成网格”的总体要求,加强基层建设,村居“两委”中明确1名委员兼任综治专干,负责综治工作;恢复和新建派出所115个、1308个,总数分别达708个和2851个,与2012年初相比,派出所警力占区县警力的比例由22.6%提高到了40.3%。开展“一站式”、“一窗式”社会管理服务,积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加强政法综治干部政治、法律、技能培训,增强其业务素质。

  一年来,群众信访总量、主要刑事案件发案量、安全事故总量等主要指标均呈下降态势,公众安全感指数、群众对政法队伍和工作的满意度、司法执法公信力等数据都有明显提升。(记者张珺)

  ■2013 全市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分别达到708个和2851个

  ■全年共破获刑事案件近10万起

  ■全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47万件

  ■调解成功近45万余件

特警大比武 (资料图片)

  近日,在社区民警陈欣的耐心劝说下,暂住在江北五里店的朱明(化名)主动走进派出所投案自首。

  朱明是沙坪坝人,8个月前因贩吸毒品被警方列为网上追逃对象。他日夜担惊受怕,跑到江北五里店朋友家里躲起来。前段时间,五里店派出所民警杨畅开展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无意间收集到了想去KTV打工的朱明的身份信息,很快查出了他的网上在逃身份,于是将情况及时反映给了同事陈欣。

  加强对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是我市各基层派出所最主要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被不断强化,体现出我市平安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基础的工作方向。我市深化平安重庆建设,只有警力不断下沉,注意力不断“向下”延展,城乡平安和谐的基础才越牢固,群众的生活环境也会更安全。

  1

  靠得住:加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2013年9月,沙坪坝警方接到多家临街门店老板的报警电话,他们的高档手机在店内被人窃取。报案者均向警方提供了嫌疑人的特征:两名中年男子。

  警方调取了现场用于治安防控的监控视频,很快锁定了两名男子使用的一辆黑色小轿车。12月6日,两名犯罪嫌疑人在铜梁被警方抓获。

  针对盗窃案多发的态势,沙坪坝区启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把防范的重点设置在老旧居民区和门店商场超市。在商场超市安装经济实用的报警装置、视频监控系统;在老旧房屋的立面安装防盗、防扒刺等设施。另外,通过“全警大巡逻”提高市民见警率、开展“红袖标”工程壮大群防群治力量,立体防范效果明显。2013年以来,沙区入室盗窃发案数同比下降约69%。

  我市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作为平安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科学化加强街面防控的同时,重点加强了网格化社区警务管理,依托派出所和村(社区)警务室,组织村社“两委”、社区义工、物业保安等社会力量在白天开展巡逻;驻村(社区)民警带领联防队员开展夜间巡逻,进一步压缩违法犯罪的空间。

  据了解,我市现已投放大型流动警务车348辆,全市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分别达到708个和2851个,驻村(社区)民警达到5200余人,占派出所警力的比重提高到38%。110刑事警情环比下降11.7%。

(责任编辑:石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