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母亲省13万助儿建敬老院

2014年01月20日 09:51   来源:广西新闻网   

敬老宴前,陶建明将一名残疾孤寡老人抱上台阶。

  1月18~19日,南国早报记者到全州农村采访,捕捉到温馨感人的一幕幕。

  1月19日,对全州县永岁乡双桥村委的老人而言是个喜庆的日子,当地16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又相聚一堂,共享敬老宴席,还领到了广西公民楷模、建筑行业的民营企业家陶建明发放的共10万元红包。而陶建明给村民们最大的礼物是,他去年在村里花100多万元建设的敬老院落成了。

  多年心愿,终得实现

  当天一大早,陶建明就开始为赶来敬老院的老人们一一拍照。有些老人几乎一辈子没照过相,脸上都乐开了花。陶建明说:“我的父亲过世都没能留下一张照片,现在我儿子都不知道爷爷长什么样,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为了避免类似遗憾,陶建明两年前特地买了相机和打印机帮村里的老人照相,并将照片立刻打印出来送给他们。

  陶建明还有一个多年的心愿,以前,村里一些缺人照顾的老人都住在村里一个老旧破烂的仓库里。每每见此情景,他心里就泛起一阵阵酸楚和担忧:这些仓库不仅破旧,而且不安全。于是,陶建明暗下决心,要为老人们建一座敬老院。

  如今敬老院建成,完成了他和母亲的一大心愿。能让家乡的老人们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陶建明感到非常欣慰。在当天的捐赠庆典上,陶建明与全州县副县长陆丹交接,将敬老院无偿捐赠给当地县政府。随后,陶建明含泪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父老和亲人的热爱和感激,在场的一些老人也不时抹着眼泪。

  母亲节俭,助儿行善

  陶建明出生在陶家村的一个贫苦家庭,父亲在他14岁时离世了,留下他的母亲和五个孩子。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动力,一家人当时过得非常困难,有时候遇到自然灾害,甚至得出去“讨米”过活,村里很多人对他家是“能帮就帮”。在陶建明小时候,母亲告诉他:不要做坏事,要做好人,做好事。陶建明没有忘记母亲的嘱托,他做慈善至今已有20多个年头。

  2013年清明节前,陶建明75岁的老母亲把她几十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3万元全部拿给儿子,对他说:“现在我老了,也不用钱了,你把这些钱拿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吧。”当陶建明告诉母亲,要用这13万元,加上自己的一些钱建一座敬老院捐给政府时,他母亲高兴地答应了。

  13万元对陶建明来说不算什么,但于他母亲而言,是一辈子的心血。平时,陶建明的母亲不舍得乱花一分钱,每个月的生活费仅100多元,自己种菜吃,在家连电灯都舍不得开,非常节省,而她却将毕生积蓄交给儿子投入慈善事业。

  孝敬老人,不遗余力

  有了敬老院,村里的人都很高兴,尤其是老人,160多位老人坐在敬老院一楼宽敞的走廊上,在温暖的阳光下谈笑。沈小玉老人已经连续几年领到陶建明发的红包了,她告诉记者:“陶建明每年都回来请村里的老人吃饭,给老人发红包,已经坚持20来年了。他真是好人。”一旁82岁高龄的蒋奶奶说:“他每年都打电话请我来吃饭拿红包,好多老人都享他的福了。”有人说,陶建明是村里老人“共同的儿子”。

  揭幕仪式结束后,南国早报记者走进了这座敬老院,两层楼上20来个房间都分别摆有一张床和一个柜子,房间宽敞明亮,加上温暖的棉被和洁净的蚊帐,显得很是温馨。敬老院拥有宽敞的活动室、卫生间和多个厨房,非常方便老年人生活。村里的孤寡老人蒋先生已经入住敬老院,他说:“我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能住进像城市里一样的房子。”

  村里的年轻人也为敬老院的建成而感到高兴,他们觉得,这不仅能让老人欢聚一堂,陶建明的善举,还带动了当地的敬老风气。(记者 陶海华 文/图)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