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之笔】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3年,全省文化惠民不断深化。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见证2013】
“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以来,人事、分配、艺术创作生产全部企业化运行,人均工资比转制前增长10%。2013年,演艺集团演出1134场,其中下基层演出473场,收入超千万元。”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执行者和参与者,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新闻出版厅厅长曹萍全程见证了改革的每一步历程。
曹萍介绍说,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使我省特色文化产业“异军突起”。目前,我省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8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单位、示范园、示范户达到84个。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涵盖我省西宁、海东及6州的30县(市),共规划23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29.08亿元。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文化资源得到整合和优化,一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实现了转企改制,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活力增强,政府职能逐步实现转变。
加快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有一个明晰的指向:推动文化惠民不断深化。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见》,一个以公共文化设施为主阵地、流动文化服务为补充的覆盖全省的省、市(州)、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2013年,全省文化新闻出版部门继续做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为全省417个行政村配备音响、乐器、服装、文体活动器材、电视、光盘等;为全省每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补充价值两千元的图书;为全省140个乡镇文化站配置电子阅览室设备;为我省藏区19个县的图书馆配备价值456万元的图书流动服务车;投入1080万元,为全省七个州、市和省图书馆配备数字图书馆设备。
截至目前,西宁市、格尔木市的6个社区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海东、海南等地的29个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格尔木市成为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省人大代表、格尔木市市长罗保卫说,一年来,格尔木市重点打造中国盐湖城昆仑文化旅游艺术节、山地纪录片节等品牌节会活动,扎实推进文化进军营、进企业、进校园、进工地、进农家,实现了基层文化活动经常化。采取政府雇员、同工同酬聘用等方式,加强专业文化队伍和业余文化组织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歌舞团、文化协会等专业文化队伍为核心,业余文化团体、群文骨干、文化志愿者为补充的覆盖全市、服务群众的基层文化队伍。
“改革不仅要抢占先机,还要不断突破创新,不断深化推进,绝不能浅尝辄止和固步自封。 ”曹萍说。所以,在今年的改革中,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项目和资金,认真研判国家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全省各级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认真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培育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服务社会、惠及民生。
从体制转变到观念创新,从自觉改革到自信自励,文化体制改革的“惠民”指向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作者:李欣)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