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桥附近的一处爆竹摊购买者寥寥。晨报记者 王巍/摄
春节假期中,市民走进图书馆读书。晨报记者 史春阳/摄
春节前,首都文明办向全市市民发出“文明过大年”倡议,倡议全体市民绿色环保过大年,勤俭节约过大年,平安守序过大年,和睦和谐过大年。春节过后,盘点市民交出的成绩单,上面不仅溢满了有滋有味儿、有里有面儿的年味儿,更彰显了咱北京人文明有礼的优良风范。记者昨天从首都文明办和首都文明网获悉,春节前首都文明办向全体市民发出“文明过大年”倡议,春节过后逐一盘点,北京市民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餐饮
聚餐2000元以下占主流
春节期间,各类餐饮企业进入客流高峰期,不少著名餐饮街的客流量最多上涨4倍,但是根据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处对西城、朝阳、海淀三个区的调查显示,年夜饭和初一至初七的聚餐消费档次一般为人均100元至200元之间,每桌消费2000元以下的占主流。以海淀区参与调查的10家大型餐饮企业为例,除夕年夜饭预订每桌消费2000元以下的占预订消费总量的近72%,每桌预订消费3000元以上的仅占预订消费总量的11%,初一至初七每桌预订消费3000元以上的仅占3.8%。
咱北京人都知道有句老话儿说得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盆干碗净”——是洗碗工老贺今年过年最大的感受。
贺广星是老字号同春园里的洗碗工。“嚯,真干净。”马年春节期间,老贺已经不知有多少次这样赞叹食客们的“光盘”好习惯。盛粥的小盅里,一个米粒都没剩下;透明的半球形大拌菜专用盘里一个菜叶都没剩下,干净得跟小吃面点盘子差不多;一桌团圆饭的10多个主菜盘子里,最显原形的当属松鼠鳜鱼、响油鳝糊这几样招牌菜用过的椭圆形鱼盘,盘底虽然还留着红褐色勾芡,盘子里的主菜鳜鱼和鳝糊,连个肉碎都瞧不见。
每逢春节假期,贺广星都会坚守在一线,他2014年加班工作最大的感触就是,市民吃饭时剩下的饭菜越来越少,杯、盘、碗、碟确实比前些年好刷多了,因为八成左右的碗碟都是“光盘”。老贺和同事们手里用的几块百洁布,都是除夕那天才拆包开始用的,每一块还都银亮亮的,得有七八成新。“盘子里的油污一少,连洗碗布都省了。”
出行
9000余万人次绿色出行
李少祥家住世纪村,叔叔家在大红门,姑姑家在五棵松,这个春节串亲戚,李少祥愣是没动车:“都是公交车倒地铁,又方便又实惠。连我4岁的儿子都说,‘爸爸还是地铁快,一眨眼睛就到了’!”
春节假期,绿色出行的市民又增加了。据市交通委统计,2014年春节假期,绿色出行人数同比增长3.4%,本市公共汽车、轨道、省际、旅游、郊区、出租汽车总客运量达9636万人次。
其中公共汽车客运量4800万人次,同比增长7%多。轨道交通客运量近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7%。出租汽车客运量1300万人次,同比增长2%。北京地区铁路客运量33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1%。
燃放
“老北京”今年一挂鞭都没买
崔伟是祖上八辈的老北京,“我们家年年过节放鞭炮,我打小就听老人说放鞭炮是‘崩崩晦气’。今年我44岁,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过年不放炮,一挂鞭都没买——没什么遗憾的,我觉得雾霾天就是最大的晦气。”
像崔伟这样今年没动一鞭一炮的老北京真的不乏其人。据统计,2014年除夕零时至初五晚24时,全市共销售19万余箱烟花爆竹,同比2013年的31万箱,下降了近38%,集中燃放量比往年明显减少,燃放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今年的爆竹可比往年少多了!”——春节期间,很多老北京互相拜年时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晨报首席记者
■新闻特写
三大庙会不再“讲排场”
晨报讯(记者 王萍)没有了以往的领导讲话、没有了过去的大规模开场表演,今年,龙潭、地坛、圆明园等传统庙会虽然不比往日的“排场”,但依然为数百万人次的游客带来最喜庆和最具北京特色的春节气氛。
大年三十庙会第一天,游客几乎是随着舞龙舞狮的队伍一起走进龙潭和地坛公园大门的,这让年年都来庙会的市民王女士感到变化不小,“前两年都会有15分钟左右的开幕式,有领导讲话、宣布庙会开幕什么的。”王女士说,“其实庙会就是个大家过年时的乐子,确实没必要搞得这么仪式化。今年,锣鼓一开场,就表示庙会开了,挺好!简单,热闹!”
地坛庙会组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地坛庙会环境布置方案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循环再利用。“今年的庙会环境景观除了吉祥物、走马灯等与马年生肖相关的元素以及必要的更新外,其他都修旧如新,将近70%都是重复使用。”他举例说,比如灯笼,通过调整布局和悬挂位置,从往年布置1.3万只左右的灯笼减少到今年的1万只,有5000只左右还是去年的旧灯笼。“庙会开幕当天,也不搭建开场舞台和背板,不铺红地毯,取消领导讲话的环节,游客反映都很好。”
与地坛庙会一样,龙潭庙会今年的园容装饰所用材料比上届缩减三分之一,整体风格简朴大方而又不失喜庆祥和。记者了解到,包括灯笼、绢花和北门两侧的“红灯走廊”,基本上使用的全是以往的“旧材料”。龙潭庙会组委会负责人说,庙会在北门设置了倡导低碳生活的留言墙,而节俭办庙会、循环使用旧材料本身就是低碳的体现。
圆明园皇家庙会虽然顶着“皇家”这个“高大上”的名头,今年依然将“节俭”体现在事事处处。庙会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今年庙会灯笼中,有3000个就是去年使用过的灯笼。他介绍,早在去年圆明园就要求相关部门小心使用各项物料,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以便于重复利用。包括去年的皇家买卖街牌坊,也将被油漆后再次使用。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庙会至少比以往节省了20万元。
■新闻观察
“物质食粮”少了 “精神食粮”多了
1979年进入北京市气象局工作、干了一辈子气象工作的老气象人曹冀鲁昨天告诉记者,今年过的这个春节比起往年面貌大改。北京市气象局的领导带头,取消了团拜会和节日会餐,不搞“增加下属负担”的事情。
在曹冀鲁记忆里,早些年,单位过节的形式是食堂会餐;节前组织演出,进行迎春团拜慰问,张灯结彩,辞旧迎新。2013年的春节取消了以往的会餐,全局召开联欢会,鼓舞干劲,活跃气氛,迎接新年。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转变作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观念蔚然成风。今年新春,周围文明节俭过节的味道更浓了。
“我们和往年一样组织了老同志座谈会,一百多位老干部、老职工参加,通报工作情况,谈谈过去一年的成绩和不足,但去年的糖果、水果、瓜子没了,只有清茶一杯,文明节俭的过年新风扑面而来。”
对于曹冀鲁来说,这个新春让他印象最深的是,“物质食粮”少了,“精神食粮”多了;去基层台站送温暖,吃用的慰问品少了,业务书多了。“这些举措在我这个老气象人的工作经历中,是头一次。”曹冀鲁说,老同志和在职职工对这些做法的反映都很不错,看到纠正“四风”问题见成效,工作作风有了大改观,“我希望这不是一阵风,而能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