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鹤壁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5日 范修芳)

2014年03月04日 11:14   来源:鹤壁日报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目标,省委、省政府勾画了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美好蓝图。当前,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期,正处于克难攻坚、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既面临十分难得的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容乐观的内外环境,我们必须肩负起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进一步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务实求效,以改革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上的主动,以发展的成果实现富民的目标,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抓住省实施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机遇,以改革为总统领,以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为总方向,以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目标,以加快打造两个构建升级版为总任务,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增后劲、创优势强支撑、惠民生促和谐,凝神聚力,实干争先,提升求进,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促进经济更好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到2018年,我们将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全省先进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总量超过10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80亿元、比2013年翻一番,实现经济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成为在全省有地位、有实力、有特色、有影响的地区性中心城市。

  经济结构显著优化。“五带一区”产业格局和“一核双星多支点”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2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城镇化质量持续提升,以淇滨区商务中心区、淇水湾商务休闲区为核心的都市功能区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产兴城兴机制新的活力之城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努力实现生态改善与产业发展同步,森林覆盖率超过35%;循环经济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循环经济标准、技术、服务输出市和资源型城市创建循环型城市的典范;圆满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约束性目标,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形象彰显。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之城更具魅力。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标举措,持之以恒抓落实,一以贯之谋提升。二是坚持改革开放创新,把改革开放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增强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能力。三是坚持提高质量效益,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注重向质与量同步提升、要素投入与产出更趋合理转变。四是坚持执政为民,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坚持务实重干,以实干作风提升各项工作,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新局面。

  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有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三、201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必须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坚持“一个主题、两条主线、三个重点、四个着力”的要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打造两个构建升级版,加快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在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以内,节能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关键,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式,提高项目履约开工率、资金到位率、竣工投产率,增强项目拉动、开放带动、载体支撑能力。持续抓好重点项目。集中力量抓好总投资2000多亿元的270个重点项目,力争新开工170个、竣工55个,完成投资430亿元。全力抓好60个重点督导项目,力争煤化一体化项目核准开工,富士康科技园一期建成投产,鹤淇电厂完成投资20亿元。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力争新谋划超10亿元项目100个以上。强化扩大开放招商。统筹优化招商力量和资源,注重区域招商和产业招商相结合,大力引进行业龙头、知名品牌、延链补链强链和高科技含量、高成长型项目,严控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的项目,强化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打造镁博会、电子信息产业合作洽谈会、食品博览会等特色招商品牌。抓好120个超5亿元的招商项目,引进省外资金、实际利用境外资金、对外贸易出口分别增长15%、10%和10%。积极完善载体平台。加快培育煤化工、食品2个超千亿元和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金属镁、纺织服装4个超百亿元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区提质发展,在全省位次明显提升。壮大县域经济,打造发展平台,建成投用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积极申报保税监管中心,做好国家级金属镁出口基地等申报建设工作。完善科技、孵化、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提高产业发展支撑能力。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