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9日 江凌)

2014年03月05日 16:26   来源:政府网站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9日在清远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清远市市长 江凌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 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 2013 年,是清远转型发展取得实质成效的一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转型发展与加快发展并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扭转经济下行态势,实现了经济增长的触底回升和发展质量的提升,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工作目标。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1093 亿元,同比增长 8.2% ;人均生产总值 2.89 万元,增长 7.4% 。来源于清远的财政总收入 246.6 亿元,增长 18.82%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92.8 亿元,增长 6.8% ; 其中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7.87 亿元,增长 7.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7%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 9.5% 和 12.2% 。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又连续遭遇两场特大洪涝灾害的情况下,能实现上述目标,实属不易。

  刚刚过去的 2013 年,也是市政府工作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我们紧紧抓住交通、城市、产业和民生四项关键工作,努力突破制约清远发展的瓶颈,重点工作取得 了重大进展:广清城际轨道开工建设;广清高速扩建清远段率先建成; 一批损毁严重的国省道完成重建改造。燕湖新城主干路网的征地拆迁基本完成,首批工程全面铺开;江滨公园等城市提质工程顺利建成;成功创建成为 “ 国家园林城市 ” 。产业园区的配套取得明显突破;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落户清远。中心城区和偏远地区的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全市高考重本和大专上线率的增幅均跃居全省首位。广清合作发展的机制已经建立,广清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六项工作:

  一、 扎实推动经济转型提速

  通过完善机制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成立了市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及用地、征地拆迁、环评、融资、招投标和政府采购等 5 个专责小组,明确领导责任和时间节点,并通过定期跟踪督办、优化再造流程、强化用地和资金保障,多策并举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省、市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 290.3 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 96.2% ,其中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 108.2% 。

  瞄准带动力强的项目招商引资。 强化招商工作统筹,引进了一批带动力强的企业。全市共引进产业项目 420 个,增长 65.4% ;计划投资 1549.5 亿元,增长 203.2% ,累计实际投入 162.6 亿元,增长 54.6% 。其中,长隆集团计划投资 300 亿元打造世界 级的森林旅游综合体;天安集团计划投资 50 亿元打造区域性科技产业综合体;金发科技公司计划投资 38 亿元打造高性能改性塑料生产基地。

  下大力气帮扶优质企业。 召开 60 多次政企座谈会 ,实施 “ 百家企业帮扶工程 ” , 采取 “ 一企一策 ” , 由市、县领导挂点服务重点企业, 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共为企业减免税负 5.6 亿元。开通中小微企业 “ 助保贷 ” ﹝ 1 ﹞ 业务,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金额 387.4 亿元, 4 家企业在股权交易中心注册、挂牌, 东鹏陶瓷控股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完成 11 条水泥生产线的脱硝治理和 7 家陶瓷企业的综合整治,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2 家 , 新认定省级创新型企业 3 家。国家级工程中心实现零的突破。 42 所高校、科研院所的 128 名科技特派员进驻 74 家企业。新增 9 家 银行、证券和保险分支机构,清新惠民村镇银行申请开业, 世界 500 强永旺公司后台信息处理项目正式运营,华康私募股权基金项目落户。 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调整为 15 : 40 : 45 。

  二、努力提升发展的基础条件

  推进交通体系建设。 全市 交通建设投资 86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119.4% ,其中高速公路投资 71.8 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 111.3% 。广清高速公路扩建 清远段建成通车 ,广乐、二广高速公路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 。佛清从、连佛、广清与清连高速连接线和汕湛、汕昆高速公路清远段的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广清城际轨道先行工程 全面施工。 完成了 清三、清佛公路、 106 国道佛冈县城以南段等 国省道改造工程。 北江千吨航道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清远港港澳航运顺利复通。

  加快园区配套建设。 重点园区扩园取得突破性进展,五大产业园 ﹝ 2 ﹞ 累计投入开发资金 46.89 亿元,已开发面积约 5.2 万亩,完成了一批主干道路,以及供水、供电、供气、污水管网设施的建设。广州(清远)产业园前期工作启动。

  改造升级城乡电网。 完成了 清 城、清新、佛冈和 “ 两德 ” 经济合作区电力专项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推进 “ 一镇一册 ” ﹝ 3 ﹞ 配电网规划修编。共完成电网固定资产投资 12.61 亿元,建成投产 35 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 206.8 千米,新增变电容量 150 万千伏安。 500 千伏贤令山主变扩建、 220 千伏石潭变电站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完成并运营。投入 2.7 亿元完成了 635 个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直接惠及 6 万农户、约 30 万人口。

  巩固良好生态基础。 整合资金 5 亿多元, 推进生态景观林带和森林碳汇 ﹝ 4 ﹞ 林建设,完成造林作业面积约 31.4 万亩、森林抚育 66.5 万亩,新增生态公益林 31 万亩,生态林面积占林业用地的 40.4% 。 查处非法采矿案件 112 宗, 关闭采石采矿场 26 个。 治理 规模化禽畜养殖场 27 家。 初步建成 横荷、乐排河污水处理厂 , 完成 90 多公里的污水管网建设。 北江水质总体稳定。 整治涉重金属企业和项目 56 个,对 5 家违规企业 实施 关停。抓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 开展 PM2.5 ﹝ 5 ﹞ 监测,市区空气质量总体良好。

  启动智慧城市 ﹝ 6 ﹞ 建设。 出台智慧清远建设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城市及农村带宽接入能力分别达到 20 兆和 4 兆以上。 行政村实现 3G 网络、 光纤宽带 全覆盖,住宅小区光纤覆盖 90% 以上, 公益性机构光纤到达率 82% 。 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完成 98% 。 4G 网络 ﹝ 7 ﹞ 建设正式启动。 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了清远市民卡公交应用系统与 “ 岭南通 ” ﹝ 8 ﹞ 的全面对接。 积极推广 应用数字清远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三、全面铺开 “ 一心两核 ” ﹝ 9 ﹞ 城市建设

  加快推进新区各项基础工作。 完成了燕湖新城 45 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基本完成 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核心区详细设计,实现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统一。 燕湖 新城第一、第二批市政道路涉及的征地拆迁基本完成, 34 个总投资 237.57 亿元的项目全部完成前期工作,其中开工建设 7 项,交付使用 2 项。英德东岸新城 4.59 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已开工建设, 2 条主干道正在抓紧施工, 5 条主干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连州新区完成三江河以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兴连大道主体工程已经完成。

  提升城市环境功能。 实施城市提升 “ 六大工程 ” ﹝ 10 ﹞ ,对市区各类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完成了飞来湖公园、江滨公园等一批园林景观工程改造。大力推进第二水厂建设和七星岗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清城、清新供水实现一体化。完成了 13 个肉菜市场的升级改造,将 4.6 万盏路灯更换为 LED ﹝ 11 ﹞ 节能灯。规范市区公共汽车标志标识设置,优化候车亭规划。大力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开展内街小巷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车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抓好广清高速公路出口、广清大道沿线、白庙渔村、城西大道迳口段等重要节点的综合整治。 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检。

  完善城市管理体系。 成 立城市管理委员会,构建 “ 大城管 ” 格局。 将市区交警大队下放清城区管理,将环卫清扫保洁、道路绿化养护、公园广场管理、市政设施维修等城市管理事务推向市场。完成了数字城管系统平台的安装并在市区范围内开通试运行。

  四、从改革入手推动农村发展

  推动农村综合改革。 14554 条自然村成立了村民理事会。在阳山县 6 个村试点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英德市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清新区三坑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心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启动了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阳山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佛冈县成立了全国首家在经济联合社框架内设立的农民信用合作组织。

  启动美丽乡村建设。 完成 101 条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工作,初步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库。建成 “ 一镇一站 ” 垃圾中转站 84 个、 “ 一村一点 ” 垃圾收集点 15790 个,农村改厕普及率达 82.2% 。完成 4 条村的整村推进建设,新创建省级卫生村 9 条。

  实施农业 “ 三品 ” 工程。 引进 50 多个农业新品种进行示范试验。茶业、草食动物、北江特色渔业、花卉苗木等新四大支柱产业发展迅速。新增 “ 三品一标 ” ﹝ 12 ﹞ 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2 件。 大北农科技集团广东科技园落户我市。 13 家企业被评为广东省 “ 菜篮子 ” 基地。

  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 投入 5.33 亿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了 44.42 万亩建设任务和 37.86 万亩的前期工作。 362 宗民生水利工程已开工 335 宗、完成 231 宗。 2201 宗水毁水利工程完工 1589 宗。新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完成。市区清东围大型泵站改造工程已完成 2 个,在建 1 个,大燕河整治主体工程和市区电排站水闸改造工程基本完成。

  实施新一轮 “ 双到 ” 扶贫 。 444 名干部进驻重点帮扶村,基本完成 284 个重点帮扶村 3.1 万贫困户的建档立卡。积极做好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建设前期工作。完成 “ 两不具备 ” 贫困村庄搬迁安置任务,实现 “ 五年任务三年完成 ” 目标。 1607 户因灾全倒户全部搬入新居。加快解决石灰岩地区外迁人口安置遗留问题。开展连南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

  五、以教育医疗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调整布局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投入 11.4 亿元,完成 市中心区域 12 所学校的新建和改扩建, 新增优质学位 1.84 万个。 完成村小改造 48 所、教学点改造 96 个 , 恢复偏远地区教学点 11 个和完全小学 4 所,全市农村和边远山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岗位津贴 人均每月 提高 500 元。义务教育标准化公办学校覆盖率达 97.2% ,同比提高 15.7% 。免除中职学校农村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 , 解决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中考升学问题。广外附属学校、华师附中进驻我市设立分校。省级职教基地规划通过评审,岭南职院、碧桂园职院开工建设。成立了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推行校长聘任制。 创建成 7 个省教育强县(市、区)、 63 个省教育强镇(街、乡),教育强市创建工作通过省初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 93% , 高考取得 历年最好成绩,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实现了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 ﹝ 13 ﹞ 。

  大力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 完成 256 条村卫生站标准化建设和三批基层卫生骨干的培训任务, 解决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债务和在岗不在编人员待遇问题, 启动了镇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工作。 创建 6 家 平价医院和 21 家平价诊室, 99 家基层卫生院和 1000 多个村级卫生站提供平价药包服务。 清城区洲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为 “ 国家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 公立医院试点改革和市级公立医院 “ 去行政化 ” 改革进展 顺利。率先开展市县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探索,市中医院全面托管阳山中医院,市人民医院全面托管佛冈医院集团 ﹝ 14 ﹞ 。

  抓好以十件实事为重点的民生改善 。 各级财政投入 11.3 亿元 ,全面完成了十件民生实事 ﹝ 15 ﹞ ,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城镇新增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 98.3% ,城镇登记失业率下降到 2.3% 。 提前超额完成了 城镇职工基本 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和城乡居民 养老 保险 扩面征缴 任务。 对 24.46 万人次实施了医疗救助。 共建成各类保障房 7064 套,完成率达 124.9% 。全年民生领域支出 130.5 亿元,基本公共服务支出 78.6 亿元,分别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70.3% 、 42.4% 。

  六、努力改善营商环境

  通过改革提升政府效能。 在粤东西北率先 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 2.27 万户,增长 15.8% 。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级政府取消行政审批事项 102 项、转移 47 项、下放 60 项、委托管理 96 项。推进网上办事大厅市县一体化建设,全市 6211 项办理事项进驻市县两级网上办事大厅,逾六成业务实行网上办理,办事效能总体提速 54.6% 。推进 12345 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整合非应急类服务热线 27 条。

  以 “ 两建 ” ﹝ 16 ﹞ 完善市场经济秩序。 在 公务员、律师、医务人员等群体和建设工程、税务等领域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再生金属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经验,推进农户信用信息收集和信贷应用。从旅游市场、出租汽车经营等 15 个重点领域入手,整治潜规则,优化企业经营环境。建成药品电子监管体系,基本药物生产和批发企业、基本药物生产配送品种全部实现电子监管。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农资经营点全面落实进销货台账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 8 个市场开展了创建诚信市场活动。重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作用,共有 102 人次参与处理各类法律事务 98 宗,并跟踪服务 90 项市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 落实扶持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建设孵化基地, 新增社会组织 164 家。将涉及 11 个行政单位 共 47 项转移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接, 涉及政府部门向企业提供服务的 30 项事项委托给相关协会和商会。

  过去一年,我们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严格执行中央 “ 八项规定 ” ﹝ 17 ﹞ ,向社会公开 “ 三公 ” 经费 ﹝ 18 ﹞ 。深化非税执收单位经费供给改革,实现了非税收支完全脱钩管理;成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强对重大项目和重点资金的跟踪审计,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清理了市级考核检查评比表彰项目;强化了廉政风险防控。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拓宽政务公开渠道,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鼓励和支持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政府工作进行监督。

  我们还全力抗击了 “5·15” 、 “8·16” 特大洪涝灾害, 有效防控了 H7N9 流感疫情。扎实推进 “ 平安清远 ” 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了安全隐患排查和规范化建设力度,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成功承办了 2013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城市营销,有效提升了清远的城市形象。 成功举办了第五届全市运动会。完成广播电视 “ 户户通 ” 工程任务。全面贯彻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关系保持和谐。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军民共建、双拥、优抚安置深入推进,军政军民更加团结。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各项成绩的取得,是在市委领导下,全市上下同心协力、攻坚克难的结果,也是方方面面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清远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和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我特别要感谢驻清部队和武警、消防官兵,感谢公安、电力、电讯、供水和交通公路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去年两次特大洪灾中,他们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一线,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恢复了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在梳理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冷静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产业升级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产业园区配套水平低,新引进的优质产业项目少,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都面临较大压力。二是,主体功能区建设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北部地区如何实现绿色发展,中南部地区如何更好地融入珠三角,还缺乏更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三是,营商环境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潜规则在一些领域依然存在,行政效率还不适应企业发展,与珠三角的交通对接薄弱,贫穷偏远的城市形象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四是,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加大,部分地区的环境容量已经接近极限,个别地方已经超越了生态底线,要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住青山绿水,面临很大压力。五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偏远地区的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全市还有 18 万相对贫困人口。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年和今后的工作中,尽最大的努力务实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