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海上花园城。
加强城镇建设管理。树立“全域城镇化”的理念,优化海上花园城布局和形态,开展本岛南部滨海带等重点区块城市设计,规划新城、定海、普陀等生态湾区,编制勾山、甬东等控制性详规,修编城市绿化、排水等专项规划。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加快新城建设和定海、沈家门老城区有机更新,推进高亭、菜园美丽县城和六横小城市建设,推进长峙岛、鲁家峙综合开发。建设科创园综合体、新城媒体创意中心、定海东门车站交通综合体、半升洞区块改造提升等项目。加强城镇精细化管理,深化“三改一拆”,全面开展无违建县(区)创建工作,确保岱山、嵊泗建成无违建县。深化交通治堵,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建设东山隧道复线等一批桥隧工程。提升岛际客运服务水平,发展本岛城乡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渔农村建设,在本岛率先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进一步提升白泉等6个省级中心镇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促进人口集中、要素集聚和资源共享,努力将中心镇建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加大公共财政对渔农村的投入,深入推进村庄示范整治工程,建设12个美丽海岛特色社区,推进农房集聚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600户。建设集体资产产权登记与交易平台,稳妥推进渔农民宅基地置换流转,实施4个城中村综合改革试点,争取在渔农村集体产权、渔农业经营体制以及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制度改革上取得突破,推进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建设“生态新区,美丽海岛”。以“清河净水”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五水共治”,建立“河长制”管理建设机制。全市集中22亿资金,加快白泉、临城、朱家尖等主要流域河道综合整治,提高蓄水和防洪排涝能力;加强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建成岛北、平阳浦、小高亭等深度水处理工程,开工迁建虹桥水厂;推进老城区污水管网改造,完善本岛污水一体化收集处理系统,新建小干二期、干石览区块等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治理受益渔农户1万户;继续实施一批水源工程和岛际引水项目,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促进土地的高效利用。推进海域海岛整治修复,大力整治非法排污、违法采砂、违规捕捞、破坏岛礁资源等行为,建设海洋公园。巩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实施林地彩化工程,启动建设金塘至朱家尖生态廊道。强化节能减排刚性约束,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严格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双控”,防治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开展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等试点,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试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
(五)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争创教育基本现代化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化三年提升行动,努力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进一步完善分级办学的管理体制。支持浙江海洋学院发展,做强做精国际海运学院,加快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技师学院、绿城国际学校建设,创办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力争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权。创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抓好海洋数字图书馆等建设,启动市少体校迁建、市体育场、省海洋运动基地等工程,抓好一批精品赛事活动。深化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推进市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开展社区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实行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探索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推进市中心血站、市精神病医院等建设。完善海岛特殊生育政策,促进优生优育和人口均衡发展。支持驻舟部队建设,抓好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化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开展社会组织公共服务示范点建设。深化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油品储运、无动力船舶、海洋渔业、宗教场所等安全管理,完成水产制冷行业综合整治任务。依法管理网络,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新区发展环境。
加强民生保障。以高校毕业生、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渔农村劳动力等为重点,加大就业援助力度,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和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研究老年渔民养老保障问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提高20%。扩大民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等项目,扶持民办养老机构。支持慈善事业发挥济贫救困的积极作用。推进红十字公益性应急救护培训,不断提升居民自救互救能力。
今年要继续抓好十方面为民实事项目。一是实施“清河净水”工程。大陆引水二期全面供水;完成2个水厂深度水处理改造任务;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完成90个行政村的渔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消灭垃圾河,改善黑臭河水质,完成主流域50公里河道的改造提升。二是推进“菜篮子”工程。开设水产品直供点10个;新建市级蔬菜基地2000亩;完成新区三农农副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主体工程;改造提升农贸市场5家、社区菜店15家。三是深化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8900套,竣工5600套,交付3500套。四是努力促进城乡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9000人,引导和帮助4000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对有就业培训需求的渔农民,提供“订单式”免费培训。五是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帮扶力度。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城镇水平的90%;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家,转型升级敬老院5家;为1000名残疾人提供助听、助行、助明服务。六是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完成舟山博物馆新馆布展并免费向社会开放;具备条件的城区内公办学校室外体育设施,非教学时间免费向社会开放;建成村级文化礼堂30个。七是积极推进教育公平。全市公办普通高中取消“三限”招生,取消择校收费;选派50名骨干教师充实到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选派60名市级名师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中青年教师。八是加大医疗惠民力度。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开展预约转诊挂号,市级医院专家门诊预约挂号率40%以上;设置50家远程医疗会诊服务点,远程医疗服务覆盖人口达80%以上。九是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整合建设食品药品检测中心;全市所有社区(村)均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改造农贸市场食品质量快速定性检测点10个,新增设14个,配置率达到60%。十是推进交通惠民、深化交通治堵。建成城市绿道15公里;本岛公交车通村率达100%,城市公交分担率提高2个百分点;本岛范围(含朱家尖)实行1小时内所有公交线路双向免费换乘;完成通村联网公路4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4000个。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新区建设,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干出新区地位;需要我们能快则快,又好又快,干出新区速度;需要我们攻坚突破,敢打硬仗,干出新区气势。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坚持“该管的管到位、能放的放到底”,不断提高政府的市场意识和服务新区发展的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权责清单制度,全面承接省级经济管理权限,继续精简和下放市级审批事项。完善新区机构改革,健全部门运行机制。完善财政政策,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完善市与区、功能区的财政体制。出台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事业的政策。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查摆和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倡导“只有日期没有星期,只有工作日没有休息日”的工作精神,敢于担当,不断提高政府执行能力。实行项目和工作包干制,切实解决推诿扯皮和“中梗阻”现象,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不断提升能力水平。适应新区加快发展新形势,建设学习型政府,打造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学习新知识,提高推进规划实施、项目落地、工作落实的能力。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推进政府工作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努力在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上求突破、见实效。
大力加强廉政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支持政协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强化对招投标、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的监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努力建设廉洁政府。坚决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确保在去年预算基础上缩减30%。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勇担使命,四干兴舟,不断开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新局面!
(舟山市人民政府网站)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