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18日在绍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绍兴市人民政府市长 俞志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绍兴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3年主要工作
过去一年,在中共绍兴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67亿元,增长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亿元,增长10.3%;固定资产投资2002亿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18亿元,增长13.8%;外贸出口279亿美元,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618元,分别增长9.6%和10.8%;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城镇登记失业率2.9%;人口自然增长率0.05%。;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1%。其中,生产总值增幅低于预期0.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低于预期0.4和0.2个百分点,其他主要预期目标如期完成。
一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务实创新、惠民利民”工作基调,突出抓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力促经济平稳运行。坚持把稳增长摆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有效投资,建立产业项目准入评估、政府投资项目监督审核等制度,加强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督查,完成工业投资999.8亿元,增长13.4%;实际利用外资8.1亿美元,同比下降15.3%;引进越商回归资金159.6亿元,按同口径比上年增加35.3亿元。完善稳定出口扶持政策,组织3000多家企业参加500多场展会。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电子商务交易额99.7亿元,是上年2.1倍。改造提升农贸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7家专业市场入选中国百强。切实加强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3万亩,盘活存量土地1.5万亩,创建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开展金融助推转型升级五大行动,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12亿元,实现直接融资369亿元;精心举办“名士之乡”人才峰会等系列活动,引进各类人才4.8万人。
(二)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积极构建以十大产品为重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空间换地,着力培育名企、名品、名家。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三百推进计划”,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25.6%提高到27.7%。深入实施“双百技改”工程,改造提升纺织等传统产业。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310工程”,实施144项重点项目,新增省级集聚示范区3家,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1%,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积极培育新兴市场主体,完成“个转企”12314家、“小升规”616家。成功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启动镜湖旅游综合体、柯桥金沙·东方山水、上虞杭州湾旅游商贸综合体等项目建设,实现旅游总收入584亿元,增长15.4%。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十大重点工程建设,投入资金10.3亿元。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2.6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积极推进“八倍增、两提高”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验收,连续九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严格用能总量和强度“双控”,淘汰267家企业落后产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
(三)开启城市发展新篇。实施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绍兴县、上虞市,分别设立柯桥区、上虞区,市区面积扩大到294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16万。同步推进市直开发区体制调整,镜湖新区逐步归入越城区管理,绍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袍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大幅增加,滨海新城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嘉绍大桥、杭甬高铁绍兴北站和上虞北站、铁路货运东站、快速公交1号线等重大工程建成投用,杭甬运河全线通航。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明确1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功能定位。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先进县、先进乡镇、精品村和美丽农家“四级联创”,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启动78个空心村改造试点,完成农房改造2.2万户。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扶持发展农家乐、花卉等富农产业。深化区域经济协作,做好援助新疆阿瓦提等各项对口支援工作。
(四)整治提升城乡环境。编制城市交通治堵五年行动规划,加强道路安全设施、停车秩序和电动三轮车管理,实施交通智能化建设,严查严处交通违法行为。全面推进户外广告、矿山石料、城市扬尘等专项整治,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103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847万平方米。统一越城区范围征地拆迁政策,出台城中村改造高层集聚安置办法,完成老城区17个新建小区移交工作。建立工业废水排放在线监控和刷卡系统,启动污水分质提标和集中预处理,清理河道205公里,55个清水工程考核断面达标率由74.5%提高到80%。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和应急方案,完成800多台定型机“煤改气”改造。扎实推进工业污泥、建筑泥浆、建筑渣土规范化处置。深入开展“四边三化”、“清理河道、清洁乡村”行动,完成造林更新4.6万亩。
(五)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全市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2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占总支出的72.9%,十方面民生实事工作基本完成。新增城镇就业11.3万人,帮助4.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高最低工资、城乡低保、医保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标准,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7万套,建成1.1万套,房地产市场保持健康发展。健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两节一典礼”,成为中国书法兰亭奖永久颁奖地。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施优秀教师流动制度,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创建率居全省首位,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开学招生,中职学生技能竞赛实现全省“六连冠”。公立医院改革和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成效明显,全市联网的“健康卡”正式启用,市立医院、新嵊州医院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成功举办国际皮划艇马拉松赛。加强小餐饮和食品药品专项整治,老城区小餐饮持证率由48%提高到91.5%。建立110社会应急联动机制。积极防御持续高温、“菲特”台风等自然灾害,有效防控H7N9禽流感疫情。妇女、儿童、老年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审计、气象、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六)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组织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专项行动。严格规范公务用车、考察、接待、办公用房和编外人员管理,全市“三公”经费支出下降8%,其中市级下降9.8%;公务出国(境)人数下降18%,其中市级下降36%;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减少9.6%。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系列活动,建立机关干部“一对一”联系走访企业制度。开展企业减负“阳光行动”,减免企业各类税费13.8亿元。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分别向区、县(市)和市直开发区下放审批事项96项和191项,部门审批事项平均承诺办结时间缩减至4.76个工作日,提速20.5%。扎实推进“平安绍兴”建设,精心组织纪念“枫桥经验”50周年系列活动,完善信访积案化解和基层矛盾调处机制,刑事发案数和信访总量分别下降9.4%和12.7%。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3.7%、0.2%和2.4%。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中意见采纳比例分别达到72.7%和73.6%。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优抚、人民防空和国家安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是全市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绍兴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海内外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十分清醒地看到,绍兴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治理能力与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去年十方面民生实事中,提高公交分担率未达到预期目标,镜湖湿地儿童乐园未能按期开工;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大项目、好项目相对缺乏,发展动力有待增强;行政区划调整的后续任务十分繁重,体制理顺、规划统筹、区块融合等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还需提升,教育、医疗、住房、食品药品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空气雾霾、河道污染、交通拥堵等群众反响比较强烈;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四风”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少数机关干部担当意识不强、履职水平不高、自我要求不严。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为虚名所累,不为指标所困,不为政绩所惑,坚持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