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客们在下棋,聊天。
习惯
“我跟堂客说锻炼身体,其实是来喝茶,哈哈”
墙上的挂钟走到7点30分,张光照来了,他是第二批茶客。他原来也住黄桷坪,后来搬去了毛线沟,但来交通茶馆喝茶的习惯多年没变。
65岁的张光照选择茶馆的另一头坐下,听收音机,电波里传出来的是马航飞机失联的新闻,张光照嘟囔道:“都一周了。”信号似乎不太好,他又开始摆弄天线。
张光照沏的一盏茶,是碧螺春。
此时,正在打川牌的老黄冲着窗外喊一声:“老板!”
“要得。”10分钟后,窗脚下的小面摊儿老板娘就端来一碗小面。这也是多年的习惯。
老黄吃过小面,再打两把牌,差不多就是8点了,他的早茶就喝完了。“我跟堂客说早起锻炼身体,其实是来喝茶打牌,这十多年都在骗她,哈哈。这个时间,该去菜市场转转了,买菜回家。”
张光照接替老黄的位置,继续。
粉丝
导演宁浩,川美学生和教授……
2005年,导演宁浩也曾来这里喝过茶。
老陈回忆,宁浩在茶馆里喝了一个星期的茶,安静坐着,也不说话。一个星期后,他跟老陈商量:“明天来你这里拍电影。”第二天,摄制组来交通茶馆拍了一天,老陈收了他们150元钱。
后来,老陈知道这部电影叫《疯狂的石头》,票房大卖;不过,一盏茶的价钱和茶馆的生意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因为来这里喝茶的,几乎都是老茶客。
老茶客除了黄桷坪的老街坊,还有附近四川美院的学生,年轻的学生来这里喝茶、画画,也来这里谈人生、谈理想,他们跟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一起坐在这里,好似一幅油画。
川美的教授陈安健也常常来交通茶馆画画,10年来,他为老陈承担一半的房租,唯一的要求是:茶馆的一切都不要变,坏了,就修补。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