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庆这家茶馆10年来茶钱只涨5角

2014年03月17日 10:22   来源:重庆晚报   

茶客们在下棋,聊天。

  习惯

  “我跟堂客说锻炼身体,其实是来喝茶,哈哈”

  墙上的挂钟走到7点30分,张光照来了,他是第二批茶客。他原来也住黄桷坪,后来搬去了毛线沟,但来交通茶馆喝茶的习惯多年没变。

  65岁的张光照选择茶馆的另一头坐下,听收音机,电波里传出来的是马航飞机失联的新闻,张光照嘟囔道:“都一周了。”信号似乎不太好,他又开始摆弄天线。

  张光照沏的一盏茶,是碧螺春。

  此时,正在打川牌的老黄冲着窗外喊一声:“老板!”

  “要得。”10分钟后,窗脚下的小面摊儿老板娘就端来一碗小面。这也是多年的习惯。

  老黄吃过小面,再打两把牌,差不多就是8点了,他的早茶就喝完了。“我跟堂客说早起锻炼身体,其实是来喝茶打牌,这十多年都在骗她,哈哈。这个时间,该去菜市场转转了,买菜回家。”

  张光照接替老黄的位置,继续。

  粉丝

  导演宁浩,川美学生和教授……

  2005年,导演宁浩也曾来这里喝过茶。

  老陈回忆,宁浩在茶馆里喝了一个星期的茶,安静坐着,也不说话。一个星期后,他跟老陈商量:“明天来你这里拍电影。”第二天,摄制组来交通茶馆拍了一天,老陈收了他们150元钱。

  后来,老陈知道这部电影叫《疯狂的石头》,票房大卖;不过,一盏茶的价钱和茶馆的生意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因为来这里喝茶的,几乎都是老茶客。

  老茶客除了黄桷坪的老街坊,还有附近四川美院的学生,年轻的学生来这里喝茶、画画,也来这里谈人生、谈理想,他们跟七八十岁的老头子一起坐在这里,好似一幅油画。

  川美的教授陈安健也常常来交通茶馆画画,10年来,他为老陈承担一半的房租,唯一的要求是:茶馆的一切都不要变,坏了,就修补。

(责任编辑:石兰)

共(3)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