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4日 杨松柏)

2014年04月01日 16:08   来源:内江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4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2月24日在内江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内江市人民政府市长 杨松柏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勤政务实、勇于担当,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达1069.34亿元,增长10.3%;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7.75亿元,增长22.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5%,提高0.37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达71.5%,提高3.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114元,增加1972元,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8584元,增加982元,增长12.9%。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调整结构、做大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工业经济提质升位。坚持“工业主导”,规模工业增加值达538.8亿元,增长11.2%;实现利润总额100.04亿元,增长27.7%;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488.68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0.7%。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新建创新型企业12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1.6%,提高1.6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9%,提高1.7个百分点。加快建设千亿川威,培育出一批省级以上“小巨人·成长型”中小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完成技改投资200亿元,增长18.6%。关闭、淘汰24户落后产能企业。强化品牌建设,新获四川著名商标7枚,17个争创四川名牌产品通过现场审查。内江经开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成渝经济区(内江)钒钛工业园、隆昌经济开发区一并列入全省重点产业园区“51025”发展计划;七大产业园区拓展承载面积6.75平方公里,新入驻单项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项目)53个。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升。粮食产量151.22万吨,增加4.78万吨,增长3.26%。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现代示范园区22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15个,新建粮经复合型农业产业基地7.5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8.6万亩;新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1个、绿色食品1个;新增市级龙头企业5家、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组织1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面达70%以上。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新建新村聚居点148个、新农村综合体5个。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启动兴水惠民“五年行动计划”,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03平方公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三年攻坚战”任务圆满完成,威远县象鼻咀水库完成主体工程,东兴区联合水库完成开工准备;新建农村公路1148.59公里;改造农村土坯房4.34万户;增加农村沼气用户1.03万户。第三产业提档升级。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31.69亿元,增长10.7%,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287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6.12亿元,增长14.5%。北京华联内江购物中心投入运营,万达广场、内江国际家居商贸城、资中东林坝综合体、威远雄飞·国际新城、隆昌都英·新世纪广场等项目加快实施。提升改造特色街区,江华街、东兴老街等一批特色街区建成投运。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区标准化农贸市场7个。开展“为民惠民”等各类促销活动29项,累计实现直接交易额逾10亿元。全市旅游总收入实现110.29亿元,增长28.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79.47亿元,比年初增加189.71亿元,增长21.3%;贷款余额514.35亿元,比年初增加107.31亿元,增长26.4%。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规划引领、扩容提质,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坚持中心带动、组团互动、梯次联动,多措并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16.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2.67%。注重推进规划编制。累计投入1.2亿元,完成内江城市总规修编和13项专项规划、8项控规、4项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内江城区和县城控规覆盖率分别达95%和75%。加快推进内江新城建设。新开工项目59个,续建54个,竣工28个,完成投资142.8亿元。汉安大道东延线、西林大道北延线等9条道路竣工,东城路、汉安大道西延线等加快推进,中心组团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新城20.8万平方米安置还房完成主体工程。同步推进旧城改造。实施旧城改造项目47个,完成投资9.3亿元,汉安大道、大千路、翔龙路等27条主次干道改造基本完成。扎实推进城市创建,加强市容环境卫生专项治理,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称号,第三届省级文明城市通过验收。合力推进县城新区和重点新镇建设。资中县城新增建成区1.5平方公里,威远县城建成区突破20平方公里,隆昌县新城核心区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连界镇加快建设,白马、界市、球溪、银山被列入全省第一批“百镇建设试点”镇。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各项改革整体推进。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新成效,完成24个乡镇、406个村、4294个村民小组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探索出“三自一引”、“五步工作法”和“三化”模式、农业“BOT”模式等全省领先的经验做法,流转土地1.28万亩,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放宽城镇落户条件,新增非农业户籍人口1.8万人。加强农村金融改革,扩大林权抵押贷款,域内林权抵押贷款2685万元。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并轨。顺利开展“营改增”试点。基本完成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机构改革、完成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市区城市管理体制调整、内江经开区管理体制调整等工作。事业单位分类工作基本完成。开放合作成效显著。充分利用省上举办的“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和“全球华商大会”、“成都财富论坛”、“第十四届西博会”等招商平台,主动打好引进央企、外企、民企“三大战役”,新引进大型央企项目25个、知名外企项目12个、民企500强项目12个。全市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48.25亿元,同口径增长35.5%。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63亿美元,增长15.7%。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稳定投资、狠抓项目,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项目投资取得突破。深入开展“项目突破年”活动,全年竣工项目709个,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806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93亿元,增长25.1%。狠抓要素保障,促进项目建设,全年获批土地突破1000公顷,达1143.2公顷,同比增加148.2公顷;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资金118.47亿元,增长7.33%;实现平台融资51亿元,内投集团发行18亿元企业债券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交通建设扎实推进。围绕“30分钟内江”目标,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成渝客专内江段线下工程基本完成,内江北站、资中北站、隆昌北站站房建设全面启动,连乐铁路前期工作扎实推进;内威荣高速公路、自隆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新入城线玉王庙互通立交建设顺利推进,花园滩大桥开工建设,城市过境高速公路、内江综合客运中心站完成前期准备工作。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发展成果进一步惠民。“十大民生工程”任务全面完成。全市民生支出达109.4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68.89%。就业创业工作继续加强,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实行实名登记,新增城镇就业人数4.8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6%。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五大保险参保人数达325.42万人次。全市企业用工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1070元/月。扶贫救助力度继续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320元/月·人和1920元/年·人。新改扩建敬老院10所,“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45%。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471套,改造(正在建设)棚户区7135套,为农民工提供公共租赁住房2238套。加强市场监管,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上涨2.3%,控制在调控目标之内。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1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得到加强,普通高中教育稳步发展,内江职院顺利迁入新校区,隆昌幼师创建高等专科学校通过省高评委评估。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升,申请专利472项,新建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群众性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建成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启动农村地面无线数字电视工程建设,建成市、县级服务平台和信号覆盖网络,发展用户1.6万户;新增通宽带行政村146个。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周末快乐体育”成为四川全民健身品牌,内江籍运动员在国际、国内赛事中再获佳绩。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市中医院二期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童医疗服务体系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1‰。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强化饮用水源和甜城湖保护管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4%,解决了23.67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强化环境约束和节能减排,顺利完成2013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06%,沱江干流内江段水质全年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城区空气质量达到和好于国家二级以上的天数314天,全市森林覆盖率31.85%。社会保持安全稳定。狠抓安全生产工作,隐患排查、打非治违、煤矿清理整顿和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应对4次沱江洪峰过境;强化“安全社区”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建设,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全市各类生产经营性伤亡事故、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6.95%、8.11%、27.01%。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全市未发生较大及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深化平安内江建设,健全社会矛盾调解体系,深入开展“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来信来访下降15.6%;公安派出所正规化建设和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取得新成效,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5.4%。应急处突能力进一步提升,驰援芦山抗震救灾迅速有效,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正规化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新兵征集任务圆满完成,再创省级双拥模范城进入迎检阶段。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开展,统计调查、气象、人防、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等工作扎实推进,机构编制、档案、保密、史志、无线电、红十字、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转变作风、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各项规定,切实查纠“四风”问题,厉行勤俭节约,转变文风会风,整治“庸懒散奢”,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实行市长、全体副市长亲自领办一件以上重点建议、提案制度和提案协商办理制度,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和批评意见124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275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六五”普法和法治城市、法治县(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全面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保留市级行政审批项目85项,审批项目平均提速78%。加快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建设,基本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效能电子视频监察系统全覆盖。创新开展“千企万人”综合测评活动,查办各类行政效能投诉746件。加强对政府性投资、招投标、民生工程及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完成政府投资工程预决算审计项目618个。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进一步强化对决策执行、民生保障、廉政勤政的监督,政纪立案55件,政纪处分55人。

  各位代表,2013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量在全省的排位实现提升或保持上年水平,发展质量持续提升,社会局面持续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成绩来之不易!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430万内江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内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和参与内江建设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3年,受宏观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升级和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6项指标增速虽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但未达到我市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同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三次产业结构不协调,服务业占比明显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偏低,产业转型升级还任重道远;投资结构不优,产业投资增长较慢;财政收入占经济总量比重较低,税源培植和融资平台建设有待加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配套设施还不完善,城区交通拥堵现象突出;生态环境、教育、文化、卫生、住房、收入分配等方面,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部门“中梗阻”现象时有发生,政府作风效能建设还需深化。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工作任务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当前,发展已进入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既要抓住机遇保持经济合理增长,又要抓住机遇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既要以破冰的勇气全面推进,又要以高度的智慧保持平稳。尤其面对省委对川南经济区“两个率先”和内江要在“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的要求,面对“底子薄、不协调、欠发达”的基本市情,在当前以及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既要坚持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又要以创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内江发展的内生动力;既要坚持加快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又要把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好质量、更加协调、更可持续的发展;既要坚持将改善民生作为第一追求,又要牢记维护安全稳定的第一责任,主动顺应群众的期待、全力增进人民福祉。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的统一部署,用改革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三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建设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幸福美丽内江。

  2014年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0.5%(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6.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0%;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目标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0%;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