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西藏:噶玛噶赤派唐卡精品首次公展

2014年04月24日 10:36   来源:新华社   刘洪明 许万虎

  淡绿色的画线,勾勒出山水与画像的美轮美奂,《绿度母》《观世音和文殊》等一幅幅噶玛噶赤派唐卡展现在世人眼前,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观展。

  噶玛噶赤派唐卡系列精品23日在西藏自治区群艺馆首次公展,除了历代噶玛噶赤派唐卡大师的留世之作外,大批噶玛噶赤派唐卡传承人也携带各自的精品力作前来参展。

  噶玛噶赤派唐卡发源于西藏东部,流行于藏区东部一带,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地区为中心,相传于公元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噶玛巴大法会而得名。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2岁的嘎玛德勒已培养出450多名噶玛噶赤派唐卡画师徒弟。“这是第一次举办噶玛噶赤派唐卡精品展览,很幸运也很高兴,我要活到老画到老,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多培养几位徒弟,让手绘唐卡继续传承下去。”他说。

  清新淡雅的色彩是噶玛噶赤画派的典型特征。嘎玛德勒介绍说:“噶玛噶赤画派的颜料很有讲究,多用纯色平涂、金色勾线的方法,各种颜料都从纯天然的矿物质中提取。”

  31岁的昌都小伙洛追是噶玛噶赤派唐卡传承人,他说,画唐卡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从7岁开始就跟爸爸学习画唐卡,在一些前辈的指点下,我的技术不断提高,现在一年能画3幅,我家是从爷爷那传承下来的,我也会教我的孩子画唐卡,不能间断。

  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敖超说,噶玛噶赤派唐卡吸收了汉族界画和青绿山水技法的妙处,其作品有别于卫藏地区的勉唐、钦孜两大画派,体现了汉藏绘画风格融合、创新的新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阿旺旦增说,此次共展出37名西藏噶玛噶赤派唐卡传承人的63幅作品,我们已陆续展出其他派别的唐卡作品,将努力将非遗宣传展示与传承有效地结合起来,促进唐卡艺术更好地传承发展。

(责任编辑:杨默)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