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24日起审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并在25日对审阅情况进行网络直播,引发广泛关注。控烟专家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官方的控烟决心。
这是近年来中国各大城市主动采取的控烟措施之一,也是中国力图摘掉“吸烟大国”帽子的又一努力。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方来英说,无烟环境是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特征之一,纽约、东京、伦敦等公认的国际大都市已在控烟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中国大城市中,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借举办世博会、亚运会等契机,大力推进控烟地方立法,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北京市尽管控烟立法起步较早,但一些规定已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需要,需要加快跟上时代潮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前发布的《2014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报告》显示,全国13岁至15岁在校初中学生吸烟率为6.4%,部分省份初中学生烟草使用率甚至高达20%左右。中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占世界吸烟总人数的近30%,约有7.4亿非吸烟者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明显,被公认是引起肺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中华预防医学会公众健康与临床控烟专家委员会副主席支修益介绍说,烟草中已明确的致癌物就有69种,不管是吸烟人还是被动吸烟人都会接受这些致癌物,中国85%因肺癌导致的死亡与吸烟密切相关。
《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明确构建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责任体系、确定部分室内外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内禁止吸烟、对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严加保护等一系列措施,旨在破除积弊,切实降低吸烟率。
其中,“控烟工作实行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管理与自律相互结合的原则”,注重构建政府与社会共同治理的责任体系,厘清政府、单位、个人各方的责任。这一共同治理体系建设得到了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会长杨功焕的称赞,她认为多部门联合的体系有利于切实推动这一工作。
《条例(草案)》对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制品、烟草制品销售点设置等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配以相关处罚措施,相关条文对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进行烟草“隔离”保护。
北京市人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世超说,考虑到妇女和儿童是最容易遭受“二手烟”侵害的群体,更需要无烟环境的保护,还应强化对妇女儿童的保护。
此外,《条例(草案)》要求吸烟区的划定应设置明显指示标志和“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标识;远离人员密集区域和行人必经的主要通道。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方来英说,对禁止吸烟场所范围的调整,是在现行规定的基础上,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结合北京实际情况进行的。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地方控烟立法逐步增多、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可操作性强的监管措施陆续出台的情况下,这场由地方政府主动发起,且得到越来越多民众支持的控烟潮流,或许能够帮助中国彻底摘下“吸烟大国”的帽子。
(责任编辑: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