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特色旅游业发展综述:展大美风景走魅力之路

2014年09月16日 16:37   来源:西藏日报   

图为游客在羊卓雍错饱览美景拍照留念。 记者 格桑吉美 摄

  秋日的西藏高原,层林尽染,色彩斑斓。

  尼洋河畔,夏日里的满目苍翠已掺杂了淡黄、橘黄、金黄、橘红等色彩,一场秋雨悄然过后,七色彩虹跨过河流,架在两山之间,更添韵致。

  来自甘肃的游客强小龙拿起相机,抓拍这一绝美景致。“都说林芝美,最美在秋,既然机缘巧合让我来到这里,自然要好好领略一番。”强小龙是万千个进藏旅游游客中的一个,却也代表了万千游客对西藏美景的赞叹。

  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的“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和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的要求,提出将旅游业打造成我区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支撑产业,明确了以建设重要世界旅游目的地为主题、以打造西藏旅游升级版为主调、以中高端旅游为主线的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

  遵循这个发展思路,依托独有的自然生态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因地制宜,我区旅游业发展稳中求进,取得显著成效。仅上半年,全区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4111705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2172万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94345万元,旅游总收入达407703万元。

  生态旅游:

  保护发展可持续

  “纳木错是我早就想去的地方,一直觉得,那是一颗上帝的眼泪,从天堂滴落到西藏高原,晶莹剔透而蕴藏情思。”在网络上不经意看到的这么一段话,却代表了绝大多数游客对西藏独特美景的无限憧憬。

  游客的憧憬有所依。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东部与横断山脉相连,沟壑纵横。秋季,藏东昌都地区小气候温润宜人,温泉里的流光岁月,诉说着格萨尔的千年传说;峡谷里的茶马古道遗迹,记录着追逐财富的梦想与希望。东南部,喜马拉雅山脉向南逶迤前行,形成了无数的水汽通道,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奔涌而来,墨脱、察隅四季如春;山南地区的错那、隆孜、洛扎,日喀则地区的樟木、吉隆、定结、亚东等县位于喜马拉雅南坡的区域,万山红遍,涛声阵阵,仿佛是上帝不小心打翻的调色板,置身其间,让人如痴如醉。

  所谓生态旅游,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在这一点上,我区始终把保护雪域高原的生态环境放在重要位置,坚持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发展。拿纳木错来说,2012年,该景区成为我区首个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工程项目,并申请到专项资金4.45亿元,用于湖泊周边乡镇居民太阳能采暖、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生态恢复等。截至今年3月,该项目已落实投资9000多万元,预计到2015年将完成全部投资和建设。

  文化旅游:

  引领旅游新风尚

  “经过羊卓雍湖、卡若拉冰川,再到扎什伦布寺,这两天去日喀则的行程让我很值,一路上风景也看了,人文景观也看了。在扎什伦布寺的时候正好赶上展佛,这样的活动也很吸引人。”闫亮告诉记者,自己马上要去入职报到,在去之前的时间空档里,就来了曾经梦想过的西藏。“这里有荒芜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原野、丰茂的绿林,也有高耸入云的雪山,还有奇特的寺院、精美的壁画,都让我流连忘返。”

  据了解,目前,拉萨的各旅行社都有类似的旅游线路供游客选择。“在旅游的过程中,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亲身体验,从而了解西藏深厚的文化特色。”某旅行社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旨在向外界宣传介绍“世界屋脊·神奇西藏”旅游的“十个百”活动陆续启动。已经结束的活动,包括百家旅行社、百名美术大师、百家晚报西藏行等,都邀请参加的代表们在拉萨参观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等景区,感悟历史文化,让他们进一步认识西藏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高品质,也更好地宣传西藏旅游。

  乡村旅游:

  注入增收新活力

  “生活真是越来越好啦!”在林芝鲁朗镇,才旺顿珠一家从2010年起经营家庭旅馆后,收入越来越可观,2013年赢利达40万元。

  自2002年全国首次设置乡村旅游专项资金以来,西藏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西藏农牧区面貌和广大农牧民的居住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改善,已经成为农牧民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截至2013年底,我区从事旅游接待服务的农牧民已达1.4万余户、5.8万余人;实现旅游服务收入4.1亿元,户均收入2.93万元,人均收入0.7万元。“走旅游路、吃旅游饭、发旅游财”,正逐步成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旅游产业的富民强区作用越来越明显。

  乡村旅游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转移、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有利于保护、传承、复兴乡村传统优秀文化,加速边远、贫困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能为贫困人口创造提高文化和科技素质的机会,有利于创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有效举措。

  据悉,2014年,我区大力发展农(牧)业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旅游业态,形成了“吃在农(牧)家、住在农(牧)家、娱在农(牧)家”的乡村旅游模式。今年,全区力争推出5个特色县、15个特色乡、80个特色村,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群众达到8万人以上。

(责任编辑:秦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