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一女子报答收养之恩 离婚回家照顾残疾养母

2015年01月23日 10: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谷华 陈刚 邱俊荣

施丽萍细心地给残疾养母擦脸。 谷华 摄

  江苏盐城阜宁县77岁的四肢残疾麻风病人施小花,28年前收养了一名刚出生的女婴,在艰苦的环境中将她抚养成人。如今,养女对麻风病养母不离不弃,甚至为照顾被别人嫌弃的养母,不惜丈夫离婚。“我不能放弃对我有收养之恩的妈妈,受恩思报是做人的本分。”22日,这名外表朴素的女子对记者表达心声。

  才出生就被送人收养

  1987年,施丽萍出生在阜宁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因为之前已经生下三个女儿,有重男轻女观念的父母决定把施丽萍送给别人收养,几经权衡,父亲把她送给了自己的同学施丛恒。而施丛恒家有两个男孩,于是又把施丽萍转送给自己的姐姐施小花。施小花患有麻风病,住在阜宁县残老康复中心,从此施丽萍和养母一起住在这里。

  “孩子被送给麻风病人,我们一直不知情,我们曾经多次提出要看孩子,施丛恒说孩子生活的很好,不要去打扰她。”施丽萍的亲生母亲戴进兰说,在女儿13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丈夫见到了女儿,才知道女儿和麻风病人一起生活,日子过的很艰苦。

  “小孩送过来的时候,才出生几天,施小花从床上抱起她,残疾的手没抱住,孩子掉在了地上。”同住在康复中心的嵇绍高回忆28年前施小花收养女婴的情形。

  在施小花住的屋子里,墙上挂着很多母女合影的照片。嵇绍高说,康复中心的老人都是看着施丽萍长大的,她从小就特别懂事,施小花四肢残疾生活和生产都不方便,大部分活都被她一个干了。

  13岁学会给病人扎针

  在艰苦环境中长大的施丽萍,不但早早就做家务和农活,还学会照顾康复中心的老人们。施丽萍说,这里住的都是残疾老人,从十多岁时就看到老人们相继去世,心里很难受,于是就想着办法去帮助他们。

  “院子里有一个专门的医生,负责为生病的老人挂水,但是他的一只手也残疾,每次挂水都很不方便,病人要被扎好几针才成功,有的老人生病,眼看呼吸越来越弱,但是针却一直扎不下去。”施丽萍说。

  59岁的刘保亮是当时院子里的医生,残疾的他给老人挂水确实很不方便,都是一只手拿针头,看到经脉就扎,成功率很低。刘保亮说,他后来教施丽萍扎针,她很快就学会了,每次都是一针成功,那时她才13岁。

  为照顾养母舍弃婚姻

  长大的施丽萍对养母的孝心,让邻居们称赞不已。“她出去工作了,只要听说养母生病了,总会很快出现在她面前。”邻居董有兰说,无论刮风下雨,施丽萍都是一个人背着养母去医院,有时养母康复了,她自己却累倒了。

  女大当嫁,施丽萍将自己的婚姻和养母“捆绑”在一起。“别人给我介绍对象时,我提的要求就是要接受我的养母,我要带着她一起生活。”施丽萍说,这样的条件,难倒了许多人。

  2011年,施丽萍终于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丈夫同意她将养母接到一起生活。“我结婚了,母亲非常高兴。”施丽萍说,母亲来住了一段时间后,公公婆婆便有意见了,后来关系越来越僵,她就决定离婚,回家继续照顾母亲,“我到现在还没有将离婚的消息告诉她,怕她伤心。”

  “她比亲闺女还要亲,我能活这么久,都是受她照顾的。”躺在床上的施小花,这样评价养女。

  亲生父母支持她赡养养母

  “13岁那年,我们知道女儿的情况后,就把她接回家读书。”亲生母亲戴进兰说,因为施小花不肯过来,施丽萍在家只呆了一年,又回到施小花身边。

  戴进兰说,女儿和养母的感情非常深厚,有一次她开玩笑问女儿,如果两个母亲同时掉在河里了先救谁,女儿毫不犹豫的说先救施小花,“虽然当时听了很伤心,但是想想我也理解了,那毕竟是将她养大的母亲。”

  施丽萍说,现在亲生父母很支持她赡养的行为,他们为施小花专门请了护工,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自己也会隔几日回去看看亲生父母,一家人生活的很好。(完)

  (原标题:江苏一女子报答收养之恩 离婚回家照顾残疾养母)

(责任编辑:袁霓)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