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经济惯性下滑的压力很大,结构调整的阵痛强烈,该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推进“两个跨越”?1月27日,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5名委员围绕改革创新、市场配置等建言献策。
激发群众的创造力
“浮躁使人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对组织、国家及整个社会的正常运作极为有害。”丁长兴委员认为,随着社会利益与结构的大调整,一些人面临客观困难时,对理想信念失去耐心与信心,普遍产生浮躁的心态。
丁长兴呼吁,从完善制度入手建立机会均等的公平社会,建立公开透明的公共资源分配、使用和管理机制,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凝聚正能量,让所有老百姓共同享有与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
同样,李正国委员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省城镇化进程加快,不健全的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难以完全保证公开公平,影响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和“市民化”的积极性。“没有统一规范的集体土地价值评估机构,很多农民担心退出宅基地不能得到充分的价值补偿。”李正国建议,借鉴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地方政府成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储备中心,参照市场价值对农民予以补偿,充分体现土地房屋的物权价值,维护农民权益。
释放民间投资活力
“去年前三季度,我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同比高于全省增速0.8个百分点,但权利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规则不平等问题依然困扰着民营经济。”来自企业的江云委员担忧地说,在“三期叠加”的严峻形势下,不少企业“信心不足、担心不少、方向不明”。
一些委员呼吁,加快营造“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发展环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在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同时,要强化资本管理,减少权力部门对企业运营的行政干预,确保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同股同权’。”江云建议,让民间资本进入特许经营领域,挖掘民间投资潜力,释放民间投资活力,拓展民营企业发展空间。消除招商引资“内外有别”,兼顾公平性和差异性,不能“招来女婿气走儿”,让客商与本地企业共同发展。
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发挥更大作用?邱成平委员建议在贫困地区先行先试,开展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投融资试点,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添动力。
为发展注入动力
现代物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和基础产业,但刘建明委员调研发现,2013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4970.1亿元,其中运输费用占比达69.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同年,阿里巴巴集团牵头的“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项目启动,通过智能化手段把散置在各地、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建议以成都启动建仓项目为契机,争取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在我省建设物流网络一级节点,共享智能物流网络资源,从而与发达省份同步建设现代物流。”刘建明建议,实施电子商务与物流深度融合工程,大力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搭建我省电子化交易和实体物流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综合物流服务平台。
易敏利、王元勇委员都关注金融领域改革创新。王元勇希望,让民间资本成为参与建立城市民营中小银行的主力。同时,建议加快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担保的财政投入,促进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发展,使更多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回归公益性,为小微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本报记者 钟振宇 杜蕾
原标题:向改革创新要动力要活力——聚焦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