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探讨海南教育:短板在农村关键在教师

2015年02月12日 15:00   来源:南海网   王凯

  2月11日,海南日报记者周元采访省人大代表、临高县委书记李江华、省政协委员、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海南日报记者王凯摄

  -海南日报记者周元

  历年的“两会”,教育都是广大群众和代表委员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而教育的均衡发展则是今年我省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

  省人大代表、临高县委书记吉明江,省政协委员、海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红梅,今天共同作客“深度访谈”,探讨如何加快教育均衡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教育均衡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

  主持人:教育均衡涉及很多方面,不同层次,从目前海南的实际情况看,教育发展最不均衡、最薄弱的短板是什么?其深层次原因有哪些?

  李红梅:我认为教育均衡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近年来我省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非常大,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的办学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从目前整个教育系统的情况来看,高等教育相对薄弱,与经济新常态下更加依靠科技人才来发展经济不相适应。从教育内部层面来看,城乡之间、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校校之间的不均衡发展最突出。

  李江华:教育均衡发展是市县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每个人都能追求到均衡的教育条件,是最大的公平,也是最大的民生。从实际情况看,教育均衡最大的短板在农村。农村的人均校舍、教辅用房、电脑拥有程度、教学设备拥有程度、教师配比,都要远远低于城市。这也是农村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滞后于城市的主要原因。由于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辛,教师队伍流动性大,其数量、质量、科任老师的内部结构都不能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另外,每个地方财政状况不一样,比如临高属于国定贫困县,虽然政府对教育投入所占比例很大,但是绝对数较少,所以很难兼顾到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的均衡发展。

  整体规划动态管理科学调配教育资源

  主持人:农村教育是一个短板,近年来海南采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农村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持续改善,学生上学的经济负担也降低了。但一个尴尬的情况是,农村校园建好了,却依然留不住学生,农村生源往城市流动较大,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李江华:农村学生向往城市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无可厚非,但城市的学位是有限的。如果农村地区学校的学生都往城市涌入,又会造成新一轮的发展不均衡和矛盾,城市不堪重负。要解决这一问题,要采取综合整治,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比如,临高根据适龄青少年人口流动和分布的规律,全盘规划学校的布局,哪里人口集中,教育资源就投向哪里,哪里有学生,就尽量让学生就近入学。同时加大对城镇教育的投入力度,先办好县城和乡镇的学校,再带动农村学校的均衡发展。县委县政府计划在2015年、2016年投入7亿元,推动全县域的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的建设要求。在加强硬件投入的同时,要加强管理和师资的软件建设,最终通过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放心就近入学。

  李红梅:我很赞成李江华代表的看法。教育均衡发展,关键是“一把手”要重视,要拿出真金白银的投入,要从全局和整体统筹规划,根据生源的变动,对教育资源进行动态、科学、合理的调配。而不是把农村学校简单撤并或者继续勉强维持。

  建强教师队伍试点推广“云教室”

  主持人:好学校,除了要有好校园,有好的硬件条件,最关键的还得有好校长、好老师。《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引进和培养工程。您认为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上,要从哪些方面着力?

  李红梅:近年来,国家和省里对教育硬件的投入相当大了,我认为下一步的投入要更多的花在老师身上,因为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均衡发展的根本在于老师。作为师范类综合大学,海师正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要求培养老师。希望全省不断加大师德师风建设,从评估体系和思想教育体系进行引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机制,在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同时,着重培养老师的职业精神。在这过程中,海师要发挥优势,把师范教育做强,整合各方优质资源。

  李江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村基层教师待遇,确保农村和城市教师享受同等待遇。目前,临高正尝试对农村教师增发补贴,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把优秀老师留在农村。同时,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严把进口关、加强培训轮训,建立一整套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干不好就淘汰出去。另外,全社会要营造重视教育、尊重教师的氛围,让更多优秀大学生充实到教师队伍。

  李红梅:我们还要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利用“云教室”,让边远地区的学生能够在家门口,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享受乡镇中心学校乃至城区优质学校的师资。毕竟,让好老师充实到每一个边远地区学校,并不现实。

  (海南日报海口2月11日讯)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