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报告:“十三五”中国人均GDP将超1万美元

2015年05月28日 15:4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发布《“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和战略思路研究》中期成果(以下简称《研究》),《研究》认为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7%左右,物价总水平维持在2.4%~4.6%之间,工业化进入中后期,2020年国民收入有望达到1万美元。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授权中国经济网摘编部分《研究》内容。

  经济保持良好势头,GDP增速7%左右

  说到GDP增速,不得不提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潜在增长率通俗来说,是经济处于某种理想状态时的产出。经济学界普遍认为,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增长率曲线合理波动。根据《研究》预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潜在增速平均为7.3%左右。《研究》牵头人、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宋立指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速向潜在增速逐渐靠拢。

  《研究》认为,受到改革红利、劳动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持续、区域协调发展等要素的正向力影响,“十三五”时期到2025年前后,我国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将继续呈现比较好的发展势头,进入最后的高速增长时期。

  “十三五”时期,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从各项指标来看,这一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体与美国1940-1950年代的发展水平相似。从人均GDP看,“十三五”末我国大体处于美国上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

  CPI增速前低后高,维持在2.4%~4.6%

  “十三五”时期,在国际国内环境条件面临诸多转折性变化的情况下,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温和上涨,供给面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构成推动价格趋势水平下降的影响。《研究》据此判断,“十三五”时期物价总水平走势前低后高的可能性较大,趋势水平维持在2.4%~4.6%。

  《研究》建议通过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物价的推动作用;通过拓展能源资源进口渠道,缓解输入性因素对物价的推动作用;同时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缓解成本上升向消费物价的传导,继续以物价变动的原因分析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实施价格调控政策,提高政策有效性,促进中长期物价稳定。

  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入中后期

  《研究》称,随着劳动供求关系及其他资源禀赋比较优势的变化,我国经济在增长率降低的同时,结构调整步伐将加快。

  在发展阶段上,工业化阶段由中期转向后期。高加工度产业比重趋于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要素投入从主要依靠数量扩张向主要依靠质量提升转变,投资率逐步下降、消费率稳步上升,由此导致要素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加速优化调整。

  顺应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与资源供应状况改变,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与供给结构变化,将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据《研究》预测,到2020年,按照要素密集度分类,我国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分别从现在的20%、70%、10%调整为15%、65%和20%的水平。

  另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在未来5-8年进一步加速,尤其是产业结构将逐步调整变化,第二产业比重将趋于稳定并逐步缩小,而第三产业比重将稳步加大。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转移,也将促使我国从以往的技工制造向设计制造转变,即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

  国民收入迈向高水平,人均GDP有望过万美元

  《研究》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将迈向高收入的富裕型发展阶段。从人均国民总收入看,处于从世界上中等收入水平向高收入水平过渡阶段;从人口比例上看,到2020年,有2/5左右的人口进入高收入阶段;从对美国的追赶系数来看(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到2020年,我国人均GDP可以达到美国的1/3;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看,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且进一步趋同,已经属于国际公认的富裕型消费结构,其中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将达到30%左右,属于更加富裕消费结构。预计2020年我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以上,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水平,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总目标。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