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京津冀共同组织制定、分别发布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这是京津冀地区走向协同发展实质性的一步,迈出这一步标志着京津冀一体化已经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
京津冀一体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规划目标长远,实施过程必然需要时间。但欣喜的是三地协同发展的共识正在逐步形成,如上述信息所述,ETC虽为高速公路收费形式之一,但是京津冀三地ETC达成标准同步,这释放的信息是强大的,表达三地协同发展的决心是一致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京津冀协调发展离不开区域基础的标准化建设,且标准化建设要优先实施,这是前提和基础,只有标准化建设达标了,才能使三地协同发展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促进京津冀一体化早日实现。
什么是协同发展,就是要统一、统筹、互助、互补,三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在协同发展的前提下,还需要主要结合地方实际,发挥地方特色,这样才能发挥协同发展的深远意义。因此,要做到协同且不伤害地方特质,就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着力,就如我们看到的,在交通、保险、通信等基础领域,建立标准化,各地要围绕标准化推进本地基础建设,达到协同一致,为三地协同发展打好基础,做好保障。
标准化建设是惠及三地百姓的好事。北京的流动人口巨大,对北京的产能输出是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三地标准化建设的实施,将有利于北京产能输出,进而促进北京流动人口外散,为天津、河北地区输入人力资源。同时,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三地群众加强交流融合,为三地协同发展创造土壤和人文环境,推动三地发展协调一致。
随着三地协同发展的破提起笔,三地协同发展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希望三地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速,加快三地经济发展融合,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形成。同时,更加期待畅通建议渠道,鼓励百姓群众参与三地协同发展,提出宝贵建议,为京津冀一体化出一份力。(李阳)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