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梁平水泥厂开山炸出一亿八千万年前虫迹化石(图)

2015年06月12日 06:35   来源:重庆日报   

  水泥厂开山炸出 一亿八千万年前虫迹化石

  稀有程度赶超同期恐龙化石

侏罗纪虫迹化石。通讯员 高小华 摄

  6月11日,记者从重庆自然博物馆获悉,梁平县礼让镇近日在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山洞里发现距今约一亿八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早期虫迹化石,其稀有程度超过同时期的恐龙化石。这片虫迹化石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目前在重庆地区发现的最大侏罗纪虫迹化石。

  4年前,梁平县礼让镇一家水泥厂在附近的山上开山取材,一个被炸开的山洞中露出一块巨大石壁,上面布满条纹,看上去像是盘根错节的老树根。不久,水泥厂关闭,山洞废弃不用。今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礼让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廖建仁发现了这块石壁。为弄清它的“身世”,廖建仁辗转联系上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博士张锋,才确定石壁上的树根状痕迹是侏罗纪虫迹化石。

  记者在现场看到,化石大面积出露在岩层的斜面之上,目测面积近1500平方米。化石均为虫管状,虫管管道长短粗细不一,粗的约10厘米,细的也有5厘米。在发现化石的山洞旁,还发现了很多介壳灰岩层。“这是四川盆地内分布广泛的侏罗系(侏罗纪时期形成的地层)最下部自流井组的介壳灰岩层。”张锋由此判断,这些化石,就是侏罗纪早期的虫迹化石,“今年3月我市在万州区才首次发现侏罗纪时期虫迹化石。此次梁平的发现是目前重庆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侏罗纪时期虫迹化石。”

  张锋介绍,相比恐龙骨骼之类的遗迹化石来说,虫迹化石更为罕见。“它的形成对地表的湿度、粘度、颗粒度等都有极苛刻的要求。而且还要在上亿年的岁月中,没有遭到地质运动的破坏,才能完整保存至今。”张锋表示,目前只能推断这些虫子和现在我们常见的蚯蚓一样,是软体类昆虫。“这种大面积的虫迹化石,属于不可再生稀缺资源,在全国都很罕见,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旅游价值。”(记者 夏婧 通讯员 高小华)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