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清水秀的前南峪。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赵永辉摄(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赵红梅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邢台县前南峪村前南峪景区接待游客10万多人,有近一半来自京津。
一个位于太行深处的小山村,为何会引来大批都市人?前南峪人说,是旅游引领百业干、农业围着旅游转的“美丽经济”把太行深处的小山村与大都市紧密连接在一起。
这里被称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也是最美的地方。桃花、杏花、梨花、樱桃花、苹果花……十几种果树的花依次竞相开放,引来蜜蜂无数。春天,这里是花的世界。
林材头、干果腰、水果脚、米粮川、林果山,青山葱郁、枝繁叶茂。夏天,这里是绿的海洋。
红色的苹果、褐色的板栗、紫色的葡萄、橙色的黄金梨,果香四溢。秋天,这里是果的盛宴。
一年四季风景各异,前南峪总能给人带来不同的惊喜。
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介绍,凭借着不同季节各异的风景,前南峪人把美丽田园变身美丽经济。通过旅游开发,把绿水青山创意式装扮、产业化运营,将美丽变成财富、变成增长新动力,在经济转型中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小山村与大都市的对接。2014年,全村旅游收入1380万元。今年到9月底,旅游收入已超过1000万元。
转变发展观念,让美丽成为追求
——太行最深处传统山场变身国家4A级景区
恰逢周日,10月11日,邢台市民高林带着孩子来到前南峪,“各种果实熟了,带孩子来采摘。”高林说,今年他已经是第三次来前南峪了。
不仅许多邢台、邯郸、石家庄市民成了前南峪的常客。去年开始,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的游客也开始慕名而来,尤其是京津游客倍增。负责旅游工作的前南峪村党委副书记郭高升介绍。
在景区采访时,记者遇到几位北京的游客。“我们是北京自驾车俱乐部的会员,听说河北有个‘太行山最绿的地方’,来看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一位姓张的游客说。
外人看来,“太行山最绿的地方”,这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不经意间走进了城市人的生活,成了市民休闲旅游向往的乐园。
而对前南峪人而言,实现这一步,则经历过从小山场变身大景区的难忘之旅。
前南峪村位于太行山深处,全村宜林荒山8300亩,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村里开始绿化荒山,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这里就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并拥有化石谷、练胆峡等自然景观和抗大遗址等历史文化遗迹,但由于种种原因,多年来青山绿水和人文资源沉睡在那儿,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前南峪人转变发展观念,决定把小山场变身为国家级大公园,把美丽田园打造成城里人旅游的目的地。让“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变成最美、最富的地方。
2001年,根据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历史文化遗迹等条件,经过专家考察论证,他们对域内诸多自然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引进并栽植了乌克兰大樱桃、美国提子、澳大利亚油桃、欧洲榛子以及杏扁、树莓等26698株优新品种果树,创建了邢台市第一个农业科技园区,实现了从4月到11月都有水果采摘。并将全村沟域确定为绿色生态观光区、休闲采摘区、化山揽胜区、抗大红色观瞻区和新农村示范区,80多个人文和自然景观,将绿色、生态、健康、体验、红色等特色融为一体。
随着山、水、林、田、路、村的统一规划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前南峪村8300亩山场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全国4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
有了称号不等于有了知名度。为打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吸引都市人前来旅游观光,前南峪人敞开大门办旅游,他们与上海汽车集团合作举办了“丈量红色太行”活动,与北京自驾车俱乐部、天津旅游公司合作推介前南峪景区,与省旅游局等单位合作承办了“中国梦、抗大情”系列活动。今年,又与燕赵都市报合作,借助燕赵都市报的影响力,扩大前南峪的知名度。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知道了前南峪、来到前南峪。今年以来,景区已接待游客30多万人。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