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产业格局与变迁之天津:创意河北 老厂房上建起新型产业园区

2015年11月02日 15:52   来源:新华网   李劲

   河北区曾是天津的老工业基地,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区的拓展,河北区适时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近日,记者走进天津市河北区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进一步了解了当前河北区的产业格局及变迁。

   张鲁彬,天津市河北区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首先谈到:“近年来,园区管委会按照‘建设新园区、提升老园区、改造旧园区’的总思路,以‘三大经济、五大战略’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科技型、创意型、总部型、效益型的“四型”产业,坚持以服务为主,推动产业园区的发展提质增效,为园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整合全区的产业资源,做大园区产业规模,做强园区产业链条,相继打造出一批具有特色、定位准确的产业园区,推动了河北区产业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老工业厂房基础上建起新型产业园区

   “河北区的产业园区是在工业厂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张鲁彬透露,“河北区曾是天津的老工业基地,形成了白庙、张兴庄、建昌道三大工业区和以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记者了解到,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城市功能区的拓展,大批工业企业面临退出或搬迁的问题,河北区此时抓住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在既有工业空间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成功建立了十三个都市工业园区,盘活了一大批工业存量资源,很好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据张鲁彬介绍,目前,面临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机遇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趋势,河北区正在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紧抓产业链发展的两端,重点发展科技型、创意型、总部型、效益型的“四型”产业,逐步由过去的“一园一品味、一园一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向“一园一精品,一园一特色、园际有关联、集群化发展”的综合性产业园区转变。

   据张鲁彬介绍,“十一五”期间,在河北区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河北区始终坚持把发展都市工业园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园区开发建设,使得园区数量稳步增加,规模效应逐步扩大,档次水平不断提升,逐步推动都市工业园区向都市产业园区发展。张鲁彬解释说:“区十次党代会以来,河北区更是把加快都市产业园区的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提出了‘建设新园区、提升老园区、改造旧园区’的总体发展思路,对工业资源进行分类提升改造,成为指导我区都市产业园区发展的准则。其中,建设新园区2个,包括张兴庄都市产业园和建昌道都市产业园;提升老园区6个,包括巷肆创意产业园、绿领低碳产业园、红星·18创意产业园、通广科技产业园、天时力医药产业园、辰赫创意产业园;改造旧园区5个,包括华津3526创意产业园、天动科技产业园、移山机械产业园、意式津浦产业园、意式轻工产业园等。”

   着力打造特色园区品牌 使园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我们打造了多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富有特色的产业园区。”张鲁彬继续介绍到,“我们河北区已建成巷肆创意产业园、天明创意产业园等以建筑设计、文化传媒为定位和通广科技产业园等以电子通信为定位的园区5个,提升后建筑面积13.8万平方米;正在对华津3526创意产业园、移山机械产业园等5个园区进行提升改造,待13个园区全部完成建设提升改造后,园区总占地面积达173.77公顷,建筑面积达398.48万平方米。同时着力引进科技企业、创意企业和总部企业,提高现代服务业集聚度,打造多个园区获评市级青年创业基地和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天时力医药公司和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实现强强联合,形成了医药产业总部基地,帮助通广科技产业园打造电子通信类高科技孵化器,扶持首创SOHO创业园打造安防专业孵化器,扶持辰赫创意产业园探索‘创业导师+虚拟孵化’的创业服务模式。”

   张鲁彬同时谈到园区经济的持续增长。据他透露,园区入驻企业从2009年的216家增至2014年的1346家,年均增长44%;产值从2009年的38.6亿元增至2014年的74.1亿元,年均增长14%;全税从2009年的11790万元增至2014年30624万元,年均增长21%;留区税收从2009年的3930万元增至2014年12843万元,年均增长27%。

   另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迅速,园区第二产业实现留区税收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49%降至2014年的27%,第三产业实现留区税收所占比重由2009年的51%上升至2014年的73%,其中总部经济所占比重由21%上升至40%。与此同时,园区企业在企业科技转型、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4年12月底,园区内已认定的科技型企业共420家、小巨人企业8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

   下一步重点工作的关键词:服务

   张鲁彬最后谈到河北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其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以搭建平台为立足点,服务园区企业的加速发展。

   张鲁彬介绍到,做好服务工作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进行“巡回式”服务,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一线,定期对所有园区及重点企业进行电话沟通和上门服务,听取企业反映问题,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如帮助华津制药有限公司完成项目备案和企业腾迁工作,协调纺织机械厂和绿领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处理租金纠纷,帮助天明创意产业园成功申报亿元楼宇等。二是搭建四大园区企业服务平台。建立金融服务平台,帮助150余家企业与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建立对接,累计实现贷款15亿元;建立人才服务平台,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和人才需求,与区人力社保局等部门对接合作,为企业提供职称评定、招聘信息、政策培训等服务;并建立创业服务平台,与区人力社保局共同制定人才创业就业政策,帮助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建立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园区企业家协会和园区工会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联合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开展法律讲堂、企业经营讲座等活动,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扶贫帮困等活动,增强园区企业的凝聚力,营造创新创业、积极向上的园区发展环境。三是提升企业服务科技水平。建设集“宣传展示、公共服务、业务运营”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园区门户网站和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平台宣传展示园区的发展优势与特色,及时发布企业产品和资本市场对接等供需信息,实现信息线上共享和交流,助力企业加速发展,提高宣传和服务效率;建立园区企业微信群,实现管委会与园区产权企业、入驻企业、银行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开办特色栏目,分期邀请银行专业人士以及园区企业人员介绍金融产品和园区企业情况,为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答疑解惑。(完)

   (记者 李劲)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