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传统木版年画展京津冀民俗

2016年02月04日 00:00   来源:北京日报   王倩 郑迪飞

  日前,在房山区燕山文化活动中心,一场传统木版年画展拉开帷幕。此次展览共展出100余幅京津冀三地艺术家创作的木版年画作品,为即将到来的猴年农历新年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儿。活动期间,群众可到展出现场免费参观,体味民俗文化。

  展览以“民俗印记”为主题,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传统木版年画展,位于活动中心三层多功能厅,自2月2日(腊月二十四)展至2月22日(正月十五)。展出收录了杨柳青、武强木版年画中极具代表性的实物展品,并按照题材分为传统戏曲、历史故事、神话故事、世俗风情、人物门神等,同时对每幅展品进行了文字介绍,便于参观群众了解木版年画的文化底蕴和特色。

  第二部分为“从古至今——木版年画手工技艺体验活动”,2月2日、3日连续两天进行现场动态展示。邀请到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霍庆有老师展示杨柳青木版年画勾、刻、印、画、裱;武强木版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康英勤老师展示绘稿、刻版、印刷、装裱等各个环节工序,以实物实操方式展示,让现场观展群众进行体验和感受。活动还邀请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青年教师牛明明现场讲解藏书票制作技艺,培养地区老年人、青年人对版画的了解,丰富受众群体。

  活动还以燕山地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杨家将(穆桂英)传说”为主题,设置了相关题材木版年画展示专区,“四郎探母”“辕门斩子”等群众喜闻乐道的故事,以源自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和源自河北的武强木版年画传统民俗艺术手法进行展示,体现了京津冀三地非遗文化融合,推动三地群众的文化认同,推进京津冀文化领域的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秦宇雯)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