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谋划协同发展新动作 多个领域签署合作协议

2016年02月03日 07:5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图为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投入运营的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停靠车站载客。河北省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公交网络覆盖汉沽城乡各村队,并与天津公交部分站点重合,积极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 李雅洁摄(新华社发)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在交通、环保、产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签署合作协议,建立起常态化、机制化的合作关系,协同效应正日益显现。“十三五”期间,三地谋划在多领域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期间,京津冀三地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项重点任务,谋划在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

  形成多节点网格状交通格局

  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保障条件。“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加快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改变北京单中心、放射状交通结构,构建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区域交通格局。

  高效密集的铁路交通网是联通京津冀的重要手段。“十三五”期间,北京将加快京沈客专、京霸铁路、京张铁路等干线铁路建设,加快京唐、京滨、京石、城际铁路联络线(S6线)等城际铁路建设。充分利用既有铁路资源开行城际、市域(郊)列车,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实现城镇间轨道交通高速直达。整合铁路和轨道交通资源,促进干线铁路与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互联互通和高效衔接。

  在公路交通方面,北京将加快推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建设,缓解北京过境交通压力。建成京台、兴延、京秦等高速公路,把109国道提级改造成高速公路,完成京开高速拓宽改造,打通高速公路“断头路”,形成完善的区域高速公路网。推进国省道公路系统提级改造,消除干线公路“瓶颈路段”,构建互联畅通区域公路交通网络。

  备受瞩目的北京新机场,将被打造成国际一流航空枢纽。高标准建成的北京新机场,与首都国际机场共同形成洲际航空枢纽和亚洲门户。优化航线结构,提升北京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加强与津冀机场的分工协作,构建京津冀区域多层次机场群。

  河北省省长张庆伟表示,2016年,河北将全面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实施省级、设区市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和“三区一基地”等专项规划,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39项年度重点任务。加快京沈客专、唐曹铁路、首都地区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京唐、京霸、廊涿城际和白沟直线,抓好北京新机场及配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此外,北京还将推动建立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推进区域内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提升交通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区域高速公路主线和匝道收费站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全面覆盖,推进标准厢式货车使用ETC,开展汽车电子标识试点工程,提高车辆通行便利性。加快推动城际客运公交化运营,推进货物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强化区域交通服务一体化建设。

  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步伐

  2013年退出288家,2014年退出392家,2015年退出326家,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步伐在加快。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表示,今年北京将继续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严格落实2015版新增产业禁限目录,完成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任务。这意味着,今年北京将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全面完成1200家污染企业退出任务。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市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2014年以来,北京市统筹解决好“搬哪些”“往哪搬”“谁来搬”“怎么搬”问题,严格控制增量,有序疏解存量,坚持分类施策、内外联动、梯次推进,有序、有效、有力推动疏解了一批非首都功能重点项目。今年,北京除完成300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退出任务外,还将继续推进区域性专业市场的转移疏解和业态升级,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和医院疏解,并落实好非首都功能疏解示范项目,建立区域差别化公共服务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与落实功能定位、承接功能疏解、实施人口调控挂钩的机制,加快疏解步伐。

  据了解,今后5年,北京四环路以内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和专业市场调整退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机构、行政企事业单位有序疏解迁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首都核心功能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河北将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纾解,谋划建设集中承载地和微中心,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渤海新区等省级重点平台建设。

  启动“一十百千万”工程

  日前,北京大兴区、天津北辰区、河北廊坊市三区市教育联盟成立,启动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该工程包括打造合作品牌、实施干部教师培训、推动学生交流等重点工作。“一”是指打造一个合作品牌,即京(大兴)津(北辰)冀(廊坊)三区市教育合作与发展论坛。“十”是搭建10个学校间协同发展共同体,三方各自选出10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组建10个三地优质学校协同发展组,合力推出三地优质教育品牌。“百”是指合作培养培训百名教育领军人才,三方共同培养培训100名左右的骨干校长(园长),共同培养100位左右名师(含学科教师、教研员、班主任、团队干部等)。“千”是推出千节优质示范课。“万”是组织万名学生互动交流,三方轮流举办联盟杯学生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戏剧节、校园足球节等主题邀请赛,通过学校间结对等促进三地学生交流规模达到1万人。

  组建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战略,积极融入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工作体系,促进三区市教育事业资源共享、学校共建、研训协同、师生交流,助推三区市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研究解决共性问题、相互学习借鉴、共同发展提高。

  在联盟框架下,针对三区市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比如教育资源短缺、师资不足、教师待遇、农村教师工作津贴,借助共同的研究力量和研究资源,开展调查研究、听取专家建议,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经济日报记者 杨学聪 武自然)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