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 高科)

2016年02月04日 14:44   来源:盘锦日报   

(点击查阅更多2016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在盘锦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高科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和“十二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长春座谈会 “四个着力”总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四个驱动、六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决策部署,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扣除不可比因素,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00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983亿元,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亿元,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亿元,增长14%。多数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持续走在全省前列。城镇登记失业率2.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持平。

  发展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0元,增长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60元,增长9%,总量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5%。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有所下降。

  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实现重要突破。盘锦港晋升国家一类口岸,享有了与国内知名港口同等的开放地位。总投资924亿元的兵器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获得核准,30万吨原油码头配套工程环评获批,盘锦建设世界级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基地迈出关键一步。总投资850亿元的忠旺铝材全产业链加工基地启动实施。北燃公司获批700万吨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成为东北地区首家取得该资质的民营企业。总投资150亿元的中储粮东北综合产业基地开工建设。这些重大项目的落地,极大提振了全市人民的信心。

  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孕育。服务业占比提高到35%,消费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突破30多项关键技术,22项科技项目转化落地。小巨人企业、楼宇经济蓬勃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一年来,我们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项目制的工作方式狠抓658项重点任务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持之以恒抓项目稳投资,努力增强发展后劲。我们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坚定不移抓招商、抓项目,以优质项目提升经济效益。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东北振兴等重大举措。争取到6项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政策平台,大洼县被列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撤县改区及国有农场职工住宅用地流转等改革有序推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突破100亿元。央企沪企民企合作等重大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强力推进存量项目建设,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全市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复工412项,同比增加39项;竣工133项,增加31项。北燃芳烃合成、汇福粮油等4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为稳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举措,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台湾等重点地区高强度走出去、请进来,实施北京、昆山、德国驻地招商,全市签约注册优质项目170项,实际利用外资2.5亿美元。德国赢创、巴斯夫、沙特阿美等项目深入推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滨海公路、辽河生态文明示范路等12项重点交通工程和76项城建工程,加快建设12项水利工程,有效拉动了投资。

  (二)建设辽东湾创业新城,创造开放发展新优势。我们举全市之力推进新区建设,在建区1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推动新区发展迈上了新台阶,走在全省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不断完善港口与口岸功能,10个5万吨级以上泊位加快建设,沈盘疏港通道竣工通车,集疏运体系更加完善,港口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联检大厦投入使用,口岸查验机构全面升级,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快速推进。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盘满欧集装箱国际班列开通运营,盘锦成为辽宁三条通往欧洲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

  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宝来石化、和运集团搬迁扩产积极推进,联成化学、益海嘉里、二界沟渔雁小镇、金帛海岸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2项,引进32项。

  深入推进创业新城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生活服务设施和创业孵化功能不断完善,石化、粮食两大交易中心加快推进,复制创新上海自贸区等76项改革事项,新区人气商气加速集聚。

  (三)全力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我们顺应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新变化,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三次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落实《中国制造2025》,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北沥润滑油加氢等41项技改项目顺利推进。以“两化”融合为重点,实施工业企业自动化水平提升专项行动,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海工装备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集群。落实企业帮扶责任制,辽河油田、华锦集团、辽河石化等大企业稳产增效,为全市稳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旅游业迅速发展壮大。把旅游业作为一项大产业来谋划,用大旅游的理念促进三次产业转型升级。27个重点旅游项目加快建设,景区品位和功能实现质的飞跃,红海滩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成功举办红海滩国际马拉松赛,加快塑造辽河口渔家菜等文化品牌,推出湿地游、乡村游、文化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四季旅游活动精彩纷呈,主要景区接待游客增长75%。在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全方位扩大宣传,城市知名度大幅提升。红海滩成为比肩西湖、黄山等著名景区的旅游热点,成为盘锦对话世界的窗口。

  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在全省率先创建市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互联网向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拓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配送方式加快向线上线下交易转变。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到7个,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0%。3个省级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盘锦成为我省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肉菜流通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市。推出30条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新政策,举办大型房交会,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保持全省前三名。

  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积极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作物种植,认养农业发展到4.3万亩。启动建设2条现代农业示范带。着力调整种养结构,推行“一水三养”、“一地四收”、种养结合等循环发展模式,泥鳅鱼养殖达到7.1万亩,碱地系列蔬菜快速发展。成功举办大米河蟹北京展销会,携手央视拍摄《稻米之路》大型纪录片,“盘锦大米”品牌价值跃居全国大米行业榜首。战胜严重旱灾,粮食产量达到115.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

  优化资源配置。在严守耕地红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集中收储、盘活存量、差别化供给,收紧房地产供地闸门,有力支持了创新创业和结构调整,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

  加快优化出口结构。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着力推进出口基地建设,借助军贸央企开拓国际市场,地产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实现出口3.42亿美元。 (下转第四版)

  (四)鼓励创新创业,加快转换发展动能。我们着眼培育发展新动力,以小巨人企业、楼宇经济为主攻方向,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小巨人企业30家,发展商务楼宇30.7万平方米。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研究院加快建设,组建3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平台、2个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接中关村产业转移,引进科技企业30余家、科技人才450余人。无人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推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成6个小微企业创业园、8个创业孵化基地、5家科技孵化器,一批众创空间、创客中心蓬勃兴起。设立清华启迪天使基金等创投基金。盘锦成为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市。

  强化政策服务支撑。相继出台融资担保、减税降费等18项保障措施,加强基础配套和创业服务,有力推动了全民创新创业。新设立小微企业1.5万户,同比增长17.1%。

  (五)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拓展转型发展新空间。我们把宜居乡村建设作为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牵动,坚持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与发展,不断丰富拓展宜居乡村建设内涵,所有行政村全部建成美丽村,所有建制镇全部达到示范镇标准,盘锦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典范。

  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大规模推进村屯绿化、美化、亮化,历史性地实现了黑色路面户户通。引导群众加强庭院治理,建设美丽家园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燃气工程进村入户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建成城乡一体的垃圾集收运处理体系、市县镇村四位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成城乡通信一体化改造,启动实施农村24小时供水改造工程,推进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每村建成一个文化广场,提升标准化超市、大众浴池服务能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现。

  建立多元化投入、常态化管理机制,组建市县镇三级常设管理机构和村屯管理队伍,出台21项长效管理制度,宜居乡村建设进入法制化、规范化、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强化产业支撑,综合开发农村生态、社会、文化等功能,完善镇村服务业,休闲观光、民宿养老、果蔬采摘等特色村屯发展到20个。广大农村成为旅游休闲养生的好去处,既带动了农民增收,又促进了民宅增值。

  启动宜居乡村升级版专项行动,推动宜居乡村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各位代表:经过不懈努力,盘锦宜居乡村建设取得了省内外瞩目的突出成就,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创新创业创造了广阔空间,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抓下去,让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愿景在盘锦大地早日变成现实。

  (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我们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加快建设与市场完全对接、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大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取消和下放965项行政职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市级审批事项减少80%以上。公布市政府部门权责清单。精简审批流程,全市50%的审批事项实现网上审批。在全省率先推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商事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强诚信盘锦建设,市场经济环境不断优化。

  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出台加强财政预算资金与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硬化预算约束,压减一般性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全市“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0.2%。

  加强资本运作。推进国有资源资产整合和债务重组。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专项债券,以长周期低利率资金置换到期债务,政府债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率先在全省设立10亿元市级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引导吸纳社会资本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为结构调整和创新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广泛推进PPP项目合作,纳入国家和省项目库的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

  开展国有农苇场市场化改革试点工作,完成海洋渔业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价格等各项改革,发展活力加快释放。

  (七)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民生工程、辽河口攻坚、精准扶贫、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建成了城乡、人头、感受上的小康社会。

  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财政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比重达到72.9%,6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

  实施辽河口攻坚计划,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等10个方面28项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经济区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和高度认可。

  扎实推进精准脱贫,以低保牢牢兜住贫困底线,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实现贫困人口动态为零。城区、县域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和10%,继续走在全省前列。改造城市棚户区3.3万户、农垦危房2万户,完成70万平方米“暖房子”工程。

  积极扩大就业,实现实名制就业4.8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加快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近10万农村居民享受到城镇居民医保待遇。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83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人均提高到105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380元。全面实施新农合和大病保险一站式报销服务,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农合报销村级即时结算。盘锦成为省社会保险城乡统筹发展试点市。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辽河口8.6万亩退养还滩工程。实施蓝天工程,积极治理雾霾,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施碧水工程,市第三污水处理厂如期竣工,辽河流域水质稳定达标。多措并举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控制目标。环境保护工作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建设与管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在省检测评中荣获第一名。启动“智慧城市”建设,盘锦成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完成一镇一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职业教育向集团化办学迈进,盘锦大连理工大学在校学生达到4300人,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实现全覆盖。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加快发展,市中心医院辽河口分院开诊运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辽河文化产业园、江南风情园晋升为全国百强文化产业园区,市文化中心基本建成,我市跻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行列。高水平承办中超联赛等重要赛事,成功举办市第七届运动会,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

  坚持安全稳定常态化管理。加大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稳步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一系列大案要案快速侦破,应急处突能力不断增强。信访工作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

  国防动员、边海防建设、人防工作不断加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再创佳绩。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地震、统计档案、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经国家重点监测机构综合评估,我市无论在数据上,还是在质量上,均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这是我们实现市第六次党代会奋斗目标的重大成果,也是我们谋划未来、奋力前行的重要基础。我们要坚定自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一年来,我们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施新一轮机关提效行动,政府作风加快转变,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全面落实“四个着力”总要求。围绕贯彻“四个着力”、 “四个驱动、六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委“1+5”实施意见,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制定实施13个专项行动计划和5个配套政策,加快推动“四个着力”在盘锦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规则,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严格依法行政。圆满完成“六五”普法规划任务。

  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败制度建设,不断加大监察审计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政府廉政水平全面提高。

  推进效能政府建设。各级干部带头走进企业、走进群众,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五加二、白加黑地奋战,用时间和效率赢得了有质量、有效益、实实在在的发展。

  各位代表:2015年的胜利收官,为我市“十二五”划上了圆满句号。五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把盘锦放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发展大格局中思考和谋划,围绕落实“一条主线、三大任务、四个转型”的总体布局,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创新转型之路,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进入新境界。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7万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万元以上。综合实力跃居全省第3位。

  这五年,我们始终保持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辽东湾新区的战略定力,构建了“双核双城”发展格局,沿海临港布局产业带、城市带,拉开了从辽河时代挺进海洋时代的宏大序幕,奠定了盘锦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空间基础,实现了由内陆资源型到沿海开放型的重要转变。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有效投资为驱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形成了大项目、小巨人企业、楼宇经济共同支撑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了由单一产业支撑到多点多元发展的重要跨越,既为我们从容布局“十三五”奠定了坚实基础,又为“十四五”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积蓄了新的动能。

  这五年,我们始终把倾力让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不变的追求,以城乡一体化发展破解民生改善难题,先行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集聚辐射带动能量,以宜居乡村建设为牵动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筑牢了民生改善之基、城乡发展之本、社会转型之实,实现了由城乡油地二元结构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突破。

  这五年,我们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抢抓重大机遇,争取和开展一系列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一手抓政府职能转变,一手抓市场机制发育完善,大力推进实施简政放权、园区管理、社会治理等一揽子重大改革,使创新创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生成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五年,我们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的历史责任,规划建设了以生态为支撑的辽河口经济区,有效保护了湿地这一宝贵资源,全域全面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使盘锦跻身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行列,既提升了城市竞争力,更保证了代际公平,走出了生态与经济共赢、湿地与城市共生的绿色发展新路。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盘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五年。五年来,全市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凝聚了万众一心谋发展促转型的强大气势,解决了一些看似不能但经过奋斗却都解决了的难事,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实践证明,我们走对了路,干对了事,一个现代化的滨海新盘锦在渤海之滨快速崛起。

  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驻盘部队广大官兵,向辽河油田、华锦集团、辽河石化等大企业,向关心、支持盘锦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全国全省相同,盘锦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动力转换、增速换挡的特征逐步显现。资源型城市体制机制改革还需进一步深化,市场发育不完善、对外开放度不高、主导产业链延展不够、创新动力不足、民营经济规模较小等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政府职能转变有待加强,仍然存在着行政审批前置环节多、市场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个别干部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抓落实的能力亟待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

盘锦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6年1月12日 高科)

2016-02-04 14:44 来源:盘锦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