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乡村振兴“盘锦模式”:奏响幸福乡村协奏曲

2020年09月25日 10:0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王伟嘉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9月22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中国·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在盘锦举行。“幸福东北”网络主题活动辽宁媒体采访团一行9月23日来到乡博会现场,感受乡村振兴“盘锦模式”给农村农业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盘锦市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倾力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升级版”,使农村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盘锦市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优势,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形成“产业园+博览会”创新模式,瞄准全国乡村振兴的广阔大市场,广泛引育乡村装备制造、民居建设、生态种养、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等乡村振兴产业,将盘锦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建设商、服务商、集约商、供应商”,推动盘锦乡村振兴由建设优势向产业输出转变。

  在这一模式引领带动下,农村复混肥生产等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等蓬勃发展,稻米、河蟹、果蔬、水产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做大做强,农村三次产业加快融合。滩红苇绿的自然风光、稻香蟹肥的生态景观与庭前屋后的民宿生活相映成趣,农村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

  “大米是盘锦农业的主要产业,如今盘锦大米种植正朝着更精细、更高端的方向转变,农民的稻田里不仅种大米还养殖螃蟹,有时候螃蟹销售收入还超过了水稻。” 盘锦农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吕义介绍,农民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大米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粮库,少了中间商,钱直接揣进农民腰包里。“从前农民种地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他们都是奔着致富的目标,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吕义说。

  同时,盘锦市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吸引大批人才回流、返乡创业,玉琳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露便是其中之一。在农村长大的他,在城市里掘到了第一桶金,三年前,张露带着软枣猕猴桃的种植技术回到了乡村,做起了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生态认养的生意,并以“以销带产”的方式带动当地苹果种植产业增收,每个月约为当地带来150个就业机会。“村里的营商环境不错,我很庆幸回到了农村,现在还带动这么多百姓致富,我也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张露说道。(文 黄非)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乡村振兴“盘锦模式”:奏响幸福乡村协奏曲

2020-09-25 10:08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9月22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中国·盘锦乡村振兴产业博览会在盘锦举行。“幸福东北”网络主题活动辽宁媒体采访团一行9月23日来到乡博会现场,感受乡村振兴“盘锦模式”给农村农业带来的新变化。

  近年来,盘锦市在全面建设美丽乡村并取得显著效果的基础上,倾力打造全域美丽乡村“升级版”,使农村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盘锦市依托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优势,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产业园,形成“产业园+博览会”创新模式,瞄准全国乡村振兴的广阔大市场,广泛引育乡村装备制造、民居建设、生态种养、精深加工、商贸物流、乡村旅游、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等乡村振兴产业,将盘锦打造成乡村振兴的“建设商、服务商、集约商、供应商”,推动盘锦乡村振兴由建设优势向产业输出转变。

  在这一模式引领带动下,农村复混肥生产等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发展壮大,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智慧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等蓬勃发展,稻米、河蟹、果蔬、水产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持续做大做强,农村三次产业加快融合。滩红苇绿的自然风光、稻香蟹肥的生态景观与庭前屋后的民宿生活相映成趣,农村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

  “大米是盘锦农业的主要产业,如今盘锦大米种植正朝着更精细、更高端的方向转变,农民的稻田里不仅种大米还养殖螃蟹,有时候螃蟹销售收入还超过了水稻。” 盘锦农业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吕义介绍,农民实现了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大米从田间地头直接运到粮库,少了中间商,钱直接揣进农民腰包里。“从前农民种地是为了填饱肚子,现在他们都是奔着致富的目标,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吕义说。

  同时,盘锦市激活乡村发展活力,吸引大批人才回流、返乡创业,玉琳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露便是其中之一。在农村长大的他,在城市里掘到了第一桶金,三年前,张露带着软枣猕猴桃的种植技术回到了乡村,做起了绿色有机农产品种植、生态认养的生意,并以“以销带产”的方式带动当地苹果种植产业增收,每个月约为当地带来150个就业机会。“村里的营商环境不错,我很庆幸回到了农村,现在还带动这么多百姓致富,我也很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张露说道。(文 黄非)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