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首批“创谷”试点 一周内确定年内建成雏形

2016年02月16日 17:15   来源:长江日报   

  作为我市打造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的重要载体之一,“创谷计划”正加紧从规划蓝图走向实质建设。昨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市长万勇召开专题会议,逐一研究全市“创谷计划”总体实施方案和14个城区(开发区)“创谷”建设构想。一周内将从中确定首批“创谷”建设试点,力争年内形成雏形、三年建成。

  谋划“十三五”发展,我市确定以创新为第一引擎,部署把“创谷计划”作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核心抓手,打造一批“升级版”创新创业园区:舍得拿出城市最好的空间,量身定做最好的政策,提供最优的配套服务,吸引“城市合伙人”大量积聚,让千军万马迸发创新创业活力,让武汉尽快成为创新乐园、创业家园。

  “创谷”建设号角已经吹响,如何在武汉三镇落地生根?经过近两个月的调研酝酿,昨日,14个城区和开发区均端出本区“创谷”建设规划,相关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也纷纷谈思考、谋对策,因地制宜谋划空间布局、产业方向、创新要素集聚、建设运营模式、扶持政策措施等。

  阮成发指出,“创谷计划”的实施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有机更新等均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十三五”时期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挑战和机遇并存,武汉要实现新一轮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仅仅依靠招商引资是不够的,必须要培育成长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作支撑,必须要集聚大量引领城市产业创新升级的探路者、引领者,而集聚高端人才,要靠高新技术龙头企业,还要靠“创谷”。

  阮成发提出,武汉是最有希望诞生“中国乔布斯”的城市之一。我市130多万在校大学生中有众多的“梦想家”,他们是城市的宝贵财富,我们要通过建设“创谷”把他们留下来。我们要把“创谷”建设成城市合伙人的集聚平台,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来汉实现创新创业梦想。

  解析“创谷”要义,阮成发强调,“创”的核心是以产业创新为重点的创新创业;“谷”指的是具有一定面积规模的区域,更意味着体制机制创新。关于全市“创谷”建设定位,他设定:要具备产业定位前沿、创新生态良好、创业服务完备、生活便捷宜居四个关键要求;要能有效聚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要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首要满足创新需要,同时也要做到生活品质优良舒适、生态环境优美良好。

  阮成发强调,“创谷”规划建设,要突出产业特色、聚焦产业前沿领域,围绕“现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有机更新的“迭代产业体系”,以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领域为主,兼顾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市场需求巨大的传统产业升级细分领域,避免雷同和一哄而上,做出深度、规模和特色;要科学规划选址,舍得拿出最好的区域、最好的资源,以迅速吸引聚集高端人才、资本等要素资源;要建立良好运作方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既凸显企业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保障,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做好“筑巢引凤”;要提供清晰易获得的政策保障,制定土地规划、税收、财政补贴、公租房等政策清单,确保园区建设平台、投资者和创新创业者都能便利获得;要建立良好服务平台,提供全创新链、全要素集聚、全方位的服务;要打造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让高端人才愿意住下来;要加强领导,分期分批推进,抓紧启动首批试点。

  万勇指出,实施“创谷计划”作为我市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一系列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抓住了发展动力转换与城市有机更新的契合点,既是经济与城市升级的复合载体,也是民生升级的助推器。他以“三个意义不大”、“三个没有”,强调了“创谷”建设中需要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从长远来看,“创谷”如果数量太少,意义不大,不能只培植几个“盆景”;只对现有产业园区简单包装一下的“改头换面”,意义不大;用传统的规划理念和建设运营机制来推进“创谷计划”,意义不大。没有未来产业的创新,就不是完整意义的“创谷”;没有文化内涵、一流生态和一定旅游功能,就难以形成特色;没有模式创新,就很难形成“创谷”发展的持续动力。

  万勇要求,抓紧形成“创谷计划”的制度框架,明确顶层设计和基本标准导则,鼓励各区“各显神通”;要强化组织协调,调动资源,整合力量;积极支持试点,加快推进。

  市领导朱毅、冯记春、龙正才、胡立山、杨汉军、蔡杰、邵为民,武汉临空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曹裕江、市政府秘书长彭浩参加座谈。(记者李晓萌)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