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主动作为,民生事业跨上新台阶
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连续第六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实施了31类133项重点民生项目,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5%。
一是就业更加多元优质。坚持就业第一,健全完善培训提高、就业帮扶、创业带动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74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以内。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标,完成各类培训1.12万人。继续保持“零就业家庭”8小时动态清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就业”行动计划,新建2500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基地,鼓励扶持大中专毕业生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成功带动就业1100余人。
二是教育更加公平普惠。坚持教育优先,投入1.2亿元,实施第五中学、三道岭一中、大泉湾中心校等42所学校基础建设及改造,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提升。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双语”教育,深入推进民汉合校及混班教学、混合住宿,促进各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方针,着力办好学前教育,22所民办幼儿园被认定为普惠性幼儿园。认真落实“三免一补”等各类惠学政策,受益学生4.6万余名。实现初中毕业生100%进入高中或同等职业学校学习,高中毕业考入大学贫困生100%入学,确保了孩子该在学校时在学校,决不推向社会。哈密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审核认定。
三是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重视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完成社会保险卡“一卡通”,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社会救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继续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高龄老人基本生活津贴补助及慰问标准,发放各类补助金1.84亿元,惠及群众6.9万人。更加关注老年人生活质量,投资1760万元,建设哈密市老年养护院、第一日间照料中心。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投资7.08亿元,新建保障性住房3775套,安居富民房1511套,城乡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得到改善。继续实行重大节日农副产品补贴投放制度,共投放补贴牛羊肉1180吨,补贴资金558万元。
四是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便捷有效。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满足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巩固完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650元/年,凡在乡(镇)和市医院住院发生的费用,属政策范围内的予以全额补助,受益群众45.56万人次。切实加强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及妇幼保健工作,全市孕产妇百分之百实现住院分娩,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25‰以内。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6.37‰。继续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了老百姓饮食用药安全。
(五)坚持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重点突破,协调发展焕发新活力
一是文化引领更加显著。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投入1.52亿元,完成了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哈密市广播电视台正式开播,农村应急大喇叭实现全覆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增强。成功举办第十二届哈密瓜节、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及自治区农村电影放映经验交流现场会,积极开展“麦西来甫跳起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广场舞大赛等群众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现有文化资源,推动哈密国际奇石城、星星峡镇丝绸之路文化长廊等项目建设,文化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二是改革驱动更加有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取消行政审批事项35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45项。落实政府机构改革,市工商局、质监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属地管理。积极稳妥推进509个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坚持“减少前置、一门受理、并联办理、信息互通、限时办结”,进一步精简企业项目核准前置事项。深入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市场主体准入程序,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能。大力推动和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已编制PPP项目可研报告21个,涉及投资167亿元。全面做好水价改革,完成工业用水价格和农业成本水价测算,并在大泉湾乡成功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三是开放发展更加深入。坚持共建共融发展,兵地、铁地、油地、军地间的发展合力不断增强。不断拓宽选商选资渠道,增强选商效果,全年招商引资184亿元。更加重视人才支撑作用,柔性引进紧缺人才22人,举办各类主体班18个班次,培训干部3000余人次。认真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投入1.4亿元援疆资金,实施了8项重点援疆项目。大力开展宣传推介、文化旅游等交流活动,一批河南企业来哈考察、投资兴业。重视干部挂职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交流等工作,14名专家来哈支医支教,214名业务骨干、社区干部赴河南挂职锻炼、培养交流,豫哈两地交往交流交融更加紧密。
四是绿色发展更加突出。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制定《哈密生态功能区划》和《哈密市环境功能区划》,划定了生态红线。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完成人工造林3900亩,农田防护林管护15651亩,对1956万亩草原实行禁牧和草畜平衡。加强水源地保护,对二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砂石场和200亩耕地依法下达关闭决定。制定哈密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集中开展11项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动态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盗采砂铁等破坏生态行为。高度重视东西河坝引水工作,投资1676万元,建设东西河坝生态用水工程,向东西河坝引水1508万立方米,断流近20年的东西河坝末端生态得到恢复。投资1296万元,完成718家餐饮经营场所炉灶煤改气,餐饮业油烟、煤烟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再生利用工程、昕昊达矿业球团竖炉脱硫改造等15个年度重点减排项目,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全年空气质量达到II级(良)以上的天数为306天,较2014年增加38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3.8%,上升10.4个百分点。
(六)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勤廉履职,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得到新提高
始终把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持民主集中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通过召开政府常务会、规划委员会、工业经济领导小组会,集体研究重大决策394项。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审查文件、合同和行政争议等300余件。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及时答复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提案225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对4万余条各类政府信息进行公开。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财政预算执行、政府性债务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节约资金1.72亿元。深入推进政风建设,继续精简文件简报,减少评比达标活动,“三公经费”下降14.4%。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人事、编制、统计、科技、外事侨务、双拥、消防、档案、保密、老龄、残联、妇女儿童、红十字会、语言文字、史志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直面稳定形势严峻考验,坚持问题导向、树立底线思维,打防结合、综合施策,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一年来,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多措并举,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一年来,我们顺应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第一,加大投入、强化保障,人民群众福祉持续改善;一年来,我们聚力打造东天山脚下独具魅力的美丽城市,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落实环保优先、生态立市,城乡居住环境日趋改善;一年来,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交流交往交融、到人管用有效,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文化引领作用不断加强;一年来,我们持之以恒转变工作作风,坚持聚焦政治坚强、践行“三严三实”,自我亮剑、固本强基,政府建设全面加强。上述这些经验,既是对过去工作的深刻总结,也是政府工作的宝贵财富,集中体现了全市人民的智慧,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大力弘扬。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取得了较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主要得益于地委、行署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的薪火相传、不懈奋斗,得益于市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河南省及全体援疆干部倾力支援,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团结奋进和实干苦干。在此,我代表哈密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哈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河南省及全体援疆干部,向地区各部门、兵团第十三师、中央自治区驻哈单位、驻哈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哈密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瓶颈,主要表现在:一是虽然我市农村人口占比较小,但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是制约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瓶颈所在。二是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增多,经济下行压力还在继续加大,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三是创新驱动研究不深,对于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研究的不够,创业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尚未完全形成。四是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发展不均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五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行政执法不严,私搭乱建、违法用地、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仍有发生,资源环境约束压力加大。六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的力度还不大,不愿担当、不敢作为、不会落实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补短板、消瓶颈,认真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