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武汉完成"智慧湖泊"建设 可实现APP查询湖泊水质

2016年03月23日 14: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未来无论身处武汉何地,只要拿出手机APP,就能便捷地查询身边的涉湖信息资源。

  这是武汉市水务局23日发布年度水资源、水环境、水土保持公报时展示的场景。

  根据这份最新公报,2015年,武汉湖泊水质整体相对稳定,部分湖泊水质有所波动;影响湖泊水质类别的主要项目是总磷、总氮、氨氮等。全市长江、汉江及滠水、举水的19座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位于鄂东南的武汉市,境内江河纵横、沟港交织、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大小山峦遍布,素有“江城”及“百湖之市”美誉。该市现有水面总面积2117.6平方千米,占全市面积约四分之一。

  为持续保护水生态,武汉在2015年启动了市级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首次考核工作,全市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迈上新台阶。同年4月,武汉市正式获批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该市也在全国首创了“三线一路”的湖泊保护新举措。通过为湖泊划分水域“蓝线”、环湖绿化“绿线”,建筑控制“灰线”,同步规划环湖道路体系,为湖泊形态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武汉市水务局已建设完成“云端武汉·湖泊”项目。该项目采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空间地理信息、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搭建了全市湖泊的“一张图”。这张“图”运用视频监控体系和执法管理体系,可实现水务、环保、城管、旅游、气象等多部门的涉湖资源查询和共享。

(责任编辑:庄彧)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