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多部门专项检查“一日游” 黑导游被查当场退钱

2016年05月12日 07:27   来源:北京晨报   吴婷婷

无证导游张女士(右一)退还游客的二次收费费用。北京晨报记者 吴婷婷/摄

  昨天,市旅游委、城管、交通、公安等四部门对水关长城、居庸关长城、十三陵等景点开展“一日游”专项检查,现场对无证导游进行了处罚。市旅游委介绍,为了更有力地打击非法一日游,本市将在重点景区建立综合执法站,其中位于水关长城的综合执法站将于本周末投入使用。

  导游司机遇查忙逃走

  “啊,我们来的不是八达岭长城啊?那这里是哪儿?”昨天上午在水关长城停车场,游客咸女士和加拿大籍丈夫马克诧异地说。咸女士一家参加的一日游,团费仅每人50元。经过市旅游委执法大队现场检查,该一日游的导游张女士属没有导游证的黑导游。游客们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张女士是中途上车的,车上还有另一位姓屈的女导游。对于突然出现的检查,屈姓导游趁人不备逃走,司机也趁执法人员询问张女士之际开车离开停车场。

  执法人员发现车辆不见后迅速沿途追查,大约半小时后,大巴车回到停车场。经执法人员查证,此车辆为黑车。

  景点“掉包”行程缩水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20多名游客有些措手不及。根据游客的讲述,他们的参团费用从每人50元到160元不等,上车后张女士和屈女士称所有团队游客必须观看晚上的一个自费演出,费用为每人165元。大部分游客迫于无奈交纳了演出费用。咸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人共交了500元的自费项目。

  经过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取证,确认导游张女士和屈女士在车上收取的每人165元的自费项目为二次收费,不符合相关规定。

  对于所报的一日游行程方面,咸女士告诉记者,报名说的是八达岭长城,最后变成“水关长城”。也没参观十三陵,只在门口拍了张照片。“玩文字游戏,说参观的是景区,拍照留个纪念就可以走了。”

  现场退还游客费用

  根据规定,执法队员对无证导游张女士现场处罚,罚款金额为1000元。同时无证旅游大巴车被带往相关部门接受处罚。

  北京市旅游执法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上车后收取的费用为二次收费,须退还游客。在执法人员的要求下,张女士退还了旅游团所有游客的自费收费,每人的费用从40元到165元不等。

  昨天上午,执法队员还检查了另一辆旅游车辆,导游人员同样见状逃跑,存在导游上车二次收费的问题,执法人员要求司机先垫钱退还游客费用。

  随后,执法人员安排了正规导游员和导游车辆,分别将两个旅游团安排上车后返京,执法人员表示:“根据游客提供的信息,下午的行程基本就是吃饭、扎店购物,然后返回鸟巢,所以我们安排正规旅游大巴把游客送到鸟巢、水立方,把游客损失降到最低。”对于执法队员的这一安排,游客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官方说法

  导游强迫游客消费被刑拘

  市旅游委表示,昨天,检查组主要检查了居庸关、水关、十三陵等地区,在新天桥庙会、味典方圆饭店、京运通果脯店等地检查旅游团十五批。通过检查发现,有旅游团使用“黑车”问题,有具有资质的导游接待“黑一日游”问题,有“黑一日游”上车后对游客二次收费问题。检查人员分别作出暂扣导游证等处理,要求行程结束后导游和涉事旅行社到市旅游委接受调查处理。

  市旅游委委员赵广朝表示,今年以来,市政府将治理旅游秩序纳入督察事项,市旅游委和各相关部门持续开展高强度的执法治理工作。其中,一名导游因强迫游客消费,构成强迫交易罪,被昌平法院判处一年有期徒刑,并拟吊销导游证。此外,为了方便游客投诉,水关长城一日游综合执法站将于本周末投入使用。

  北京晨报记者 吴婷婷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