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底,在商务部指导下,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共同推动区域规则体系共建、创新模式共推、市场监管共治、流通设施互联、市场信息互通、信用体系互认的“三共三互”工程。2015年以来,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商务部门围绕《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内容和《2015年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工作要点》部署,在物流标准化、农产品流通、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和“双打”等四个领域,以项目化形式启动协作取得积极成效,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现代市场体系。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推进物流标准化,实现流通环节降本增效
由上海和江西牵头,以国家物流标准化试点为契机,以“一块板、一个筐、一个平台”为载体,推进以标准化托盘社会化循环共用为重点的物流标准化,并搭建服务于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着力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1、推进跨区域的物流标准共享互认。上海、南京等9城市牵头成立全国城市标准化创新联盟,在物流设施设备等领域拟定4项标准,由9城市共同制订和实施。南京与芜湖发起成立了南京都市圈物流标准化联盟,集合区域力量共同推进标准化托盘及包装器具、运输器具的循环利用。在2016长三角物流联动发展大会上,上海市物流创新联盟与中欧托盘协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发起建立了长江经济带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联盟。
2、推广托盘循环共用和“带托运输”。推广标准托盘及其循环共用,支持路凯、集保、新通联、全亚、芜湖格勒、宏春木业、祠山包装等标准化物流设备服务商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州、太仓等城市建立了一批公共托盘营运中心,开展标准化托盘租赁、维修、保养等专业化服务。支持中外运等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托运输,提高一贯化物流作业效率,大力发展标准化托盘与共同配送、多式联运、甩挂运输相结合的新模式。支持1号店、京东等商贸龙头企业推动标准化托盘在快消品领域的社会化循环共用。快消品领域试点企业实施带托运输,供应链效率提升35%,装卸效率提升2-3倍,人工成本降低15%,商品破损率降低50%。
3、农副产品领域探索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带筐冷链运输模式。积极推动实施农产品物流包装标准化,如厨易时代依托江苏地区的基地进行农产品种植,采用25辆新能源城市配送物流车开展生鲜蔬菜配送,并用保温箱加冰板保证蔬菜恒定保鲜温度不变,直接送到终端自动售菜机。清美统一了长三角豆制品行业周转筐管理使用规范标准。在原料的采购运输、生产制造、仓储配送、门店运营的各环节中采用标准化托盘和周转筐。城市超市建立了从田头到门店周转箱“三次不倒框”的服务规范。
4、搭建服务于物流标准化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推动长三角地区中小微物流企业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通过统一数据交换标准,促进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信息协调,提高资源整合能力,降低供应链成本。如新跃物流“物流汇”平台执行5项国家标准和5项行业规范,制定一系列供应链管理技术、服务和信用标准,服务长三角地区6500余家会员,在义乌建立了“小微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平台”,并沿“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建设14个物流产业园。再如陆交中心“56135”平台研发了20个物流标准化系列软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标准化的系统管理平台,平台会员数已达18万家,其中40%为长三角地区的会员企业。
二、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供应链效率和安全性
由浙江和上海牵头,搭建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产销合作平台,建立从源头到终端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完善长三角地区农产品安全保障体系,服务保障民生。
1、建立区域农产品流通联动发展机制。立足长三角,苏浙皖沪三省一市商务部门签订了《长三角地区农产品流通战略合作协议》,在农产品市场规划衔接、重大项目建设、投融资、品牌培育、产销及管理制度衔接等十个方面达成了重要协议。辐射长江经济带,2015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发起建立了长江经济带9城市农产品流通联动发展机制,推动形成高效畅通、全程冷链、安全规范的区域农产品流通体系。
2、搭建长三角农产品产销合作平台。多次举办长三角农商、农超对接会,通过现场展示、品牌推介和采购洽谈活动,促进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的产销合作和高效流通。如2016年5月,“浙江26县农商农企对接大会暨全省农产品电商大会”组织企业赴衢江、莲都等实地考察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田间地头”零距离对接,会上还邀请杭州19楼、上海菜管家等电商平台做了重点推介。9月,“第四届长三角地区农超对接洽谈会”吸引了近400家采购商和生产商开展现场对接洽谈,并发放了采购商和供应商信息手册,为产销双方长期联系提供便利。11月,“浙江农业博览会”搭建了来自浙江、新疆、四川、宁夏、青海、海南等地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大平台。
3、构建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浙江500家城区农贸市场建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室,并免费向公众开放。全面推进农批市场、农贸(菜)市场、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加工配送企业和电商企业建设检验检测系统及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杭州、宁波已实现肉类蔬菜流通追溯全市全覆盖,宁波还扩大了追溯品种,并将追溯环节延伸到生产、加工基地。上海出台了《上海市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办法》,公布2015年版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品种目录,并建立了全市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汇集食品追溯码链条信息,通过平台实现了食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试点推进大米、猪肉、牛羊肉、蔬果、豆制品、食用油、乳品等预包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二维码标识标签追溯新技术应用,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三、加快商品市场转型升级,提高市场资源配置能力
由江苏牵头,推广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创新模式,并着力解决“互联网”形势下商品市场与要素、服务市场有机融合带来的体制机制问题。
1、以平台经济、总部经济模式推动商品市场转型升级。江苏出台《关于加快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划拨专项资金支持5家重点市场转型升级试点,并认定8家转型升级示范市场。加强对长三角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模式的分析研究,促进苏浙两省市场转型升级经验交流。上海先后出台《关于上海加快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上海市鼓励企业设立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贸易型总部若干意见》,重点培育100余家平台型企业,集聚近百家高能级贸易型总部企业。在汽车、钢铁、化工、有色、机电设备、纺织面料、物流资源、生活服务等领域,涌现了一批辐射长三角及全国市场的功能性平台。
2、完善适应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的政府管理和政策体系。在推进机制上,江苏、上海等均在省市层面建立了推进平台经济发展工作机制。在平台搭建上,江苏两次召开商品交易市场、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对接会,召开转型升级工作推进会,为市场转型升级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在政策支持上,江苏在财政税收、土地利用、投融资、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平台经济发展给予重点支持,如支持符合条件的平台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在规则制度上,上海率先探索建设对接国际的大宗商品交易规则制度,引入社会化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第三方清算”与“第三方仓单公示”协同监管治理体系,发布自贸试验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管理规定和规则。
四、大力打击侵权假冒,构建跨区域跨部门社会共治格局
由安徽牵头,针对信息化时代市场跨区域、跨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建立长三角地区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加强专项行动联动,充分发挥信用机制在市场治理中的关键作用,构建新型流通治理模式。
1、建立长三角地区打击侵权假冒长效机制。发布《长三角四省一市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信息公开工作方案》和《长三角四省一市打击侵权假冒专项行动联动机制》,推进跨区域和跨部门事中事后监管协作的制度落地。针对互联网领域的侵权假冒多发态势,探索建立“科技制度保护诚信”的互联网领域打击侵权假冒治理模式,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和互联网企业内部管控制度建设,强化权利人企业合法权益保护工作,引导行业诚信自律。上海自贸试验区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新模式,成立专利、商标、版权“三合一”的行政管理和执法机构。检察院、法院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案件审理部门。
2、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强化信用监管。加快“信用长三角”建设,共同加快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与国家信息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推进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开发利用,并开展信用联动奖惩机制建设试点。将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列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打击侵权假冒信息对接,并通过第三方评估、发布指数等做法,加大信用监管力度。
3、聚焦重点领域联动开展专项整治。2015年,开展了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车用汽柴油专项整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专项整治、旅游纪念品市场专项整治等工作。开展中心城区小商品市场的综合整治,引导小商品市场转型发展,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今年,苏浙皖赣沪四省一市商务部门商定,进一步扩大专题合作领域,将聚焦物流标准化、农产品流通、商品市场转型升级、“双打”、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保供、电子口岸合作等专题深化合作。其中,全国“双打”办已经以会议纪要的形式,明确了2016年长三角“双打”任务,四省一市将针对当前侵权假冒线上线下融合、跨区域、链条化的情况,联合开展“云剑”行动。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