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微生物发酵企业:质量管控的“二八法则”

2016年09月09日 13: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乌瑶

  中新网通辽9月9日电题:中国本土微生物发酵企业:质量管控的“二八法则”

  作者 乌瑶

  “从整个大的管理体系而言,硬件建设只占到20%,剩下八成是人的管理。”内蒙古自治区通辽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辽梅花)是中国本土企业,从事以玉米为原材料的微生物发酵产业。张学利是该企业的总工程师,多年负责产品质量管控。谈起产品品质他满是感慨。

  微生物发酵技术以现代发酵技术为核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过程,经生物转化而大规模地制造发酵产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株玉米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能产生出什么?淀粉、谷氨酸、味精、海藻糖……上述这些,都在通辽梅花的产品目录上。据统计,目前通辽梅花公司已达到年消耗玉米150万吨的生产规模,年产值达到了50亿元(人民币,下同)。

  记者在通辽梅花走访过程中发现,这里已经形成了一条完备、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张学利告诉记者,产品主要以玉米为原料。纤维、皮粉、蛋白等从玉米中分离出来卖给饲料公司;淀粉经过加工制成葡萄糖、经微生物发酵后提取加工产出各种氨基酸产品;而提取过程中的废水经浓缩后生产复合肥再返回农田作为养分。

  这其中,产值比重最大的还是味精。据统计,2016年上半年通辽梅花味精产值达13.57亿,仅出口量就高达11.29万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澳大利亚、比利时、美国、日本等50多个国家都是其出口目的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味精以玉米作为最基础的原料,加工产生葡萄糖之后再进行生物发酵、提纯,形成谷氨酸盐。而作为味精主要成分的谷氨酸盐,对其质量的考量一看产品纯度,二看透光率。

  张学利告诉记者,经过十余年的专注,梅花味精的各项指数均处于国家领先水平。“就纯度而言,目前国家行业内的味精标准大概在99.2%-99.3%,我们在99.5%左右;透光率方面,目前国家标准是10%的谷氨酸钠透光率达到99.9%,这一标准一般厂商都能达到。而浓度加大到30%时,一般厂商的透光率都会下降至93%-95%,而我们还能保持在97%。”

  好产品离不开好工艺。在这条产业链条中,对产品质量的不断追求也激励着企业不断向前。为了做出更好的产品,梅花也严把工艺关,利用科技创新手段优化生产流程,进而提升产品的纯度。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获悉,在味精生产过程中,手续越多,不可控因素越多,带来的杂质就越多。为此,企业实行味精改造工艺,并在谷氨酸盐提取过程中从离交等电结晶转变成2步结晶的提纯工艺,这样也能大幅度提升产品的效益。

  “人立于诚,事精于心,业盛于信。和,则致远。”这是梅花的核心价值观。

  “要想保证产品可靠,我们必须要从软件入手。先进设备的投入很普遍,厂商都有经济实力都可以做到。但管理体系的打造、对流程的精准化要求却因人而异。”张学利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在产品管控方面也有“二八法则”:二分靠设备、八分靠人心。

  为了保证更好地“人尽其用”,梅花也一直努力推行体系化的管理模式,以科学规范的模式指导生产运营。公司从2005年起,就开始推行GMP三级成控体系,总经理、质量部、基层技术人员形成三级体系,由总经理担当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打造专业化的监管工作队伍,确保从原料源头开始到产品物流过程的全方位质量安全保证,同时建立应对问题的应急反应机制和产品安全召回预案。

  “风雨不透。”这是张学利对企业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我们自2005年起,从硬件、软件等方面进行逐步改善,把从前碎片化、以结果为导向的管控模式转变为连续性的过程管控。我们目前已实现结晶区域等重点区域的全封闭。”张学利举例说,以前工人进入车间前,会有工作人员来告诉你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这是被动的人工提醒;而现在通过现代化设备的自动监管,如果不按照规定风淋消毒、刷卡,工作人员就进不了车间。”

  “从整个大的管理体系而言,硬件的建设只占到20%的份额,因为毕竟所有的管理都要有人来进行。”张学利表示,管理过程中,对于员工成控式、体系化的管理才更为重要。专业技术工人、厂长的职责,每一个点、每一个过程、每一项参数都有标准化成控管理。(完)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