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

2016年09月21日 10:10   来源:解放日报   

   “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进入“升级版”重要窗口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反复酝酿,着力于提能级、强功能、补短板,《“十三五”时期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规划》日前正式对外公布。《规划》明确,到2020年,本市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我国经济贸易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形成与高标准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衔接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昨天市政府举行的上海市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工作推进小组第三次会议传出的信息。

  部分价格指数将成重要风向标

  具体目标为:贸易环境进一步优化,将自贸试验区建成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的自由贸易园区;全面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加快形成集约高效、协调统一的口岸管理格局,通关效率持续提高,进出口环节收费继续降低;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深入推进,商业诚信度明显提高,与高标准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衔接的制度环境更加完善;贸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出口附加值水平稳步提升,自主品牌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明显提高;上海企业跨国经营能力明显增强,实际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显著扩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贸易型总部、中小贸易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以及具有影响力的贸易投资促进机构、贸易信息咨询机构、贸易纠纷解决机构和国际组织加快集聚;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流通和消费规模稳步扩大,电子商务交易额力争在201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商贸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7%左右;打造世界级口岸,口岸货物进出口规模保持全球城市前列。服务进出口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在全市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30%;贸易功能进一步增强,建成一批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千亿、万亿级交易市场(平台),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和价格指数成为重要国际风向标;扩大对国内外消费吸引力,建设商业集聚度、繁荣度、便利度高的国际消费城市和国际时尚之都;会展业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国际展展览面积提高到80%左右,与商业、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联动发展更加紧密,基本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离岸贸易和中转贸易力争有新突破,口岸货物国际中转比率达到15%左右,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在全市货物进出口中的比重显著提高,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力争消费增速显著快于经济增速

  《规划》提出8大专项工程,为“十三五”时期国际贸易中心建设赋能,它们分别是:“贸易便利化提速工程”,加快与国际通行的贸易监管制度相衔接,推进通关一体化建设;“优进优出引领工程”,推动进出口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从一般商品向“商品+品牌、专利、技术、服务”等转变;“服务贸易创新工程”,探索优化服务贸易支持政策,促进新兴服务贸易领域加快发展,将上海打造成为服务贸易创新高地;“总部经济提质工程”,鼓励在沪跨国公司向研发、设计、物流、结算、销售等功能拓展,提高本土企业跨国经营能力,进一步促进投资带动贸易;“装备走出去提速工程”,有序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带动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一体化走出去;“新消费引领工程”,进一步拓展丰富消费内涵,打造特色消费载体,培育新兴热点消费,优化消费综合环境,力争“十三五”期间市场消费总额增长显著快于同期经济增速,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工程”,全面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服务能级和行业规范化水平,推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市场流通创新工程”,建立适应大流通、大市场发展需要的新型流通管理体制,着力构建以商务信用为核心的新型流通治理模式。

  副市长周波出席并讲话。(记者吴卫群)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