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线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开展区域一体化实践的地区,经过多年努力,长三角省市域内一体化由“单一浅表”型向“全面融合”型迈进。对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的策略、模式、机制进行有效地提炼与总结,不仅可以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而且可以为江苏的区域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长三角一体化的推进策略
区域联动策略。区域联动策略以局部优先、整体跟进、区域互动为宗旨,旨在提升发达地区的溢出效应,优化欠发达地区的投资环境,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长三角在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抓“两头”,将发达地区率先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有机结合,强化地区之间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市场统一、制度安排等领域的互动。
深度融合策略。深度融合策略旨在以技术扩散、产业分工、市场互补为动力,推动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共生演化。近年来,长三角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助推产业和人口集聚,努力实现城乡互动、区域融合。
虚实耦合策略。虚实耦合策略以虚拟空间对实体空间的协作效应、衍生效应、增强效应为支点,通过技术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汇,改变经济空间分割的状况。基于高速铁路和互联网,长三角积极推进以总部经济、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功能中心、专业市场等为代表的平台经济,形成引导区域分工的新生力量。长三角内的企业突破行政区界限,把产品链的不同环节分别向不同层级的地区转移,形成“中心城市+专业化产业带”的多中心空间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的典型模式
都市圈发展模式。都市圈以中心特大城市为核心,以圈层状布局的城市为外围,是一种高密度、巨型化、较成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都市圈内部各城市间合作密切,对外则具有相对独立性,从长三角省市域内来看,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是最为典型的案例。南京都市圈包括8市,发展定位是长江流域与东部沿海交汇地带的枢纽型都市圈,兼容并蓄、开放多元的文化型都市圈。上海都市圈“1+5”的区域,计划建设成为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所组成的四级城镇体系。
点-轴-面开发模式。“点-轴-面”开发模式是以增长极理论和扩散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区域发展模式,思路是将区域内增长的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面之间彼此连接,依托产业带、交通线、信息网、城市群,形成高密度的经济网络体系。江苏提出了多项“点-轴”发展轴线,如东陇海开发轴、沿江开发轴、沿海开发轴等,目前已然具备“面”状的网络结构的是沿沪宁线发展轴。相对而言,沪杭发展轴还处于“点-轴”发展阶段。
产业梯度转移模式。根据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江苏主动推动苏南占地多、消耗高的加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苏北转移,在实现苏南“腾笼换鸟”的同时加强苏北经济发展,在推进方式上,主要采取了“四项转移”、南北共建开发区、“南北挂钩”等措施。而地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一翼”的郎溪县,则是敏锐地捕捉到了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契机,利用区位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成功接纳大量无锡的转移产业,形成独特的“郎溪现象”。
江苏区域融合发展的借鉴
长三角一体化融合发展给予江苏省内的区域深度融合发展很多启示,未来时期,江苏需要着力在制度创新上攻坚克难,以实现江苏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市场体系统一开放、公共服务统筹协调、生态环境联防共治。
制定一体化融合发展规划。长三角一体化一直坚持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的原则,注重提高区域规划编制、执行、管理的水平。江苏的区域融合发展也必须以规划为导向,注重立足需求,统筹全局,突出重点,有序实施,在涉及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生态维护时,重视各地市专项规划的衔接,为融合发展提供具有前瞻性、统一性、可操作性的发展蓝图。
细化一体化经济合作制度。目前,长三角地区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的经济合作制度,包括决策、协调、执行三个层面。江苏也需要继续完善官方经济合作与协商制度,在土地批租、招商引资、人才流动等方面制定统一的政策,并以此为依据清理违背区域集体利益的规定,以谋求多元规制的协调。积极探索制定具备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反行政性垄断条例和与之相对应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规范各地的行为。
探索跨区域资金供给方式。目前,长三角设立了包括“长三角合作与发展共同促进基金”在内的多种政策性基金,较好地发挥了政府种子基金的“资本杠杆”作用。江苏也可以尝试设立区域融合发展投资基金,采用直接投资与参股设立子基金相结合的运作模式,重点投向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体系共建、公共服务和信息系统共享、园区合作等领域。健全江苏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的常态化、制度化。
健全一体化市场融合机制。区域融合发展只有基于市场机制才能获得长效,为此,江苏各级政府需要减少人为分割市场导致价格信号扭曲的行为。完善江苏政府信用体系和政务公开体系,实现政府间的互信、互通。推进江苏区域一体化大市场建设,在市场监管共治方面,推进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权责一致、运转高效;在信用体系互认方面,推广“科技+制度+保护+诚信”治理模式,促进规则透明、竞争有序、资源共享。创新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重点从经济增长转向区域合作、社会福利、创新能力、公共事业、环境保护等方面。
构筑都市圈竞争合作机制。目前,长三角各都市圈内部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比较突出,为了避免过度竞争,使产业同构转变为规模效益,江苏应尝试以都市圈的形式参与长三角的区域竞争与合作。都市圈共同体的形成可采取三种模式:集群模式,采取产业水平分工的方式形成城市聚集区;核心模式,通过城市间的垂直分工形成圈层式的组织结构;互补模式,利用城市在功能上的互补性实现合理分工与协作。
(课题组成员:吴先满方维慰等)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