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内蒙古 骏马奔腾七十载

2017年07月14日 10:04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内蒙古 骏马奔腾七十载)

  从地图上看内蒙古,势如一匹昂首奔腾的骏马。这匹祖国北疆的骏马,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光辉道路上,已驰骋了整整70个春秋。

  这骏马,挟风逐电——

  “曾经饱受困难的内蒙同胞,在你们领导之下,正在开始创造自由光明的新历史……”1947年5月,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出这份贺电。

  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中,在兴安盟王爷庙的一所礼堂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成功召开,当年5月1日宣告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这也标志着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

  这骏马,一马当先——

  “在牧区民主改革中,内蒙古实行 不分、不斗、不公开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 的政策,是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的创举。”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杨臣华评价:创新是关键词。

  在党的领导下,内蒙古各民族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的甚至从原始社会末期,直接跨越到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历史性变迁。作为首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勇当探路者。先后成立鄂伦春自治旗等3个人口较少民族自治旗和18个民族乡(苏木)。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制定和批准了565件地方法规,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供了法治保障,获得“模范自治区”的赞誉。

  这骏马,蹄疾步稳——

  “1959年9月26日,周恩来亲自为包钢1号高炉首次出铁剪彩。日理万机的开国总理为一个高炉剪彩,足见中央对发展内蒙古经济的重视。”90岁的包钢原经理张国忠的回忆满是自豪。

  从自治区成立之初提出牧区工作“千条万条,发展畜牧是第一条”,到去年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坚决守住发展、生态和民生底线”,内蒙古70年来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由1986年的600万人减至2015年的80.2万人。

  这骏马,勇往直前——

  “前半辈子种树治沙,后半辈子我要 吃沙 ,沙里淘金!”这是农家女殷玉珍在毛乌素沙漠发出的誓言:拿生命成就绿色,用绿色舒展生命。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内蒙古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西部治理沙漠,在东部地区规划并营造了上千公里的大型防护林带。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全面实施三北防护林、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修复工程。2016年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达到44%,较2010年提高了7个百分点,基本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最好水平。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继续“双减少”。

  这骏马,忠肝义胆——

  “没有草原父母的养育,就没有今天的我。”当年“江南孤儿”孟根其其格在四子王旗家中对记者深情诉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从困难时期为国捐粮畜,到“江南孤儿进草原”;从同心协力建包钢,到“让出最好牧场为航天”,草原上流传着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民族团结佳话。长期以来,内蒙古坚持把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当作大事,始终注重加强各族干部之间的团结。目前,内蒙古少数民族干部约占干部总数的33%,其中,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总数的41.67%、33.72%、30%,均高于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草色绵延,大地沉雄。短短70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由1947年的5.3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8633亿元,70年增长了642倍!守望相助,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更加亮丽辉煌。“不待扬鞭自奋蹄”,内蒙古这匹骏马,正怀抱确信的希望,奔腾向前,开创新纪元!

  (相关报道见第十二版)

  (原标题:内蒙古 骏马奔腾七十载)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