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经营规模过小一直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软肋。家庭联产承包制导致农业生产活动基本上是松散型,生产效率不高。
近几年来,随着流转政策的实施,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发展趋势。规模化有利于克服小农户低效经营的弱点,但同时出现了片面追求大规模的现象。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上万亩的经营规模,虽然是极少的个案,也能从中看出某些地区有很强的规模偏好,认为土地经营规模越大越好。
神州土地研究院张璐表示,土地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化,但是规模化要适度。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呈明显的抛物线趋势,超过一定规模,生产规模效益就有下降趋势。我国人多地少,片面追求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效益显然是脱离实际的。在规模化经营上,如何把握好“度”是关键。
何为适度?张璐表示:地域不同、经营模式不同,适度的经营规模不同。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资源、人口、农业效率、经营者收益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度的经营规模。在华北地区,家庭经营的适度规模在100亩左右,超过150亩左右生产力就会下降,影响产量和收益;在东北地区户均200亩较为适合。
毫无疑问,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仅仅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太过盲目会造成过度规模化。现在规模经营有补贴,一旦国家停止补贴或者是农产品价格下跌,经营者就会面临亏本的风险,发展没有可持续性,很容易出现经营者退田弃种跑路的现象。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