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乌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8年1月7日 高世宏)

2018年01月29日 14:34   来源:乌海日报   

  三、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能否实现顺利开局,直接关系未来五年乌海的发展。我们要精准聚焦市委提出的主攻方向,始终保持勇立潮头的闯劲,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韧劲,始终保持为民造福的干劲,全力以赴狠抓落实,朝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奋勇前进。2018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左右和7.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目标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自治区调控目标以内;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政府债务化解完成年度任务,财政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分别按6%、9%、7.5%掌握,以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

  围绕以上目标,2018年,乌海市将着力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聚焦项目建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建设清单化,狠抓项目推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速项目建设。全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175个,完成投资246亿元。继续实行领导干部包联重点项目责任制,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科学研判、定期调度,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强化服务保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电子证照库,实现数据共享,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鼓励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缓解企业资金困难。落实援企稳岗、减税降费、增量配电、电力多边交易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精准招商引资。采取专业化集群式招商方式,积极承接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产业转移。围绕非煤非资源型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领域,引进一批优质项目。做好重点项目论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政策和资金支持。完善园区配套。推进“多规合一”,完善《乌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统筹推进“一区四园”建设,探索工业园区“园中园”模式,实现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补齐低碳产业园和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短板,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盘活工业用地资源,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和法治办法,多措并举做好长期停产企业土地收储工作,逐步实现“腾笼换鸟”。加大全方位服务企业力度,切实提升园区“软实力”。

  (二)聚焦产业转型,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经济转型、动能转换”双轮驱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破除对资源型产业的路径依赖,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推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编制《乌海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创建军民融合产业化中心,推进氢等离子体煤制乙炔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工程。编制《乌海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规划》,以产品创新升级为突破点,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抓住国家“去产能”政策机遇,切实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围绕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加快洪远聚乙烯、东源1,4—丁二醇二期、安泰蒽油加氢等项目建设,促进信诺立兴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落地。推动华信LNG等项目投产,积极争取蒙西煤制天然气外送通道、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输气管道延伸接入乌海。引导精细化工集聚发展,加快卡博特恒业成气相二氧化硅、中瑞化工等项目建设,确保亚东萘系列产品、源宏医药中间体二期等项目建成投产。

  实施新兴产业提速工程。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新能源产业高地,推动阿特斯光伏、五凌光伏等项目并网发电,力争东方日升二期、润泰绿色智慧能源多联供项目开工。编制《充电基础设施规划》,开展电动公交车试点,逐步降低燃油、天然气公交车比例。健全新材料产业体系,抓好中国宝武集团炭材料、泰和玻璃纤维等项目建设,确保京运通硅材料项目投产。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推动上海荷福飞行器和智能机器人项目落地,促进陕汽新能源汽车增产扩能,力争中钰镁合金轮毂及板材项目建成。

  实施现代服务业提质工程。制定物流业减费增效政策措施,抓好乌海北货场、内蒙古西部智慧物流港、神华煤炭物流中转基地等物流园区建设。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完成乌海银行增资扩股。推动恒业成有机硅等企业在主板上市,支持企业签约新三板。加大浙商国际商贸城、金裕二期等项目建设力度,提升商贸服务、餐饮住宿、体育休闲、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质量和层次,带动区域消费需求。创新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激活住房等大额消费活力。推进信息产业发展,加快区块链大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改造升级创客空间,着力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信息中心。

  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葡萄和葡萄酒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农企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汉森、阳光田宇等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打响世界沙漠葡萄酒品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切实保障市民“菜篮子”。依托蒙根花光伏农业园、绿色生态产业园等农业综合体,培育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稳妥推进土地草牧场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推进土地和草牧场确权颁证工作,促进土地有序流转,适度发展农区集体经济。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大农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升农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

(责任编辑:宋雅静)

共(5)页 首 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