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平台、强载体,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沿海经济带建设再上台阶。编制三年攻坚计划,重点园区发展目标和产业定位进一步明晰,每个园区都明确了2—3个主导产业,实现差异化发展。加快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推动园区规范整合,北海新区、仙人岛能源化工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晋升为省级开发区。
港口开放持续深化。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3.62亿吨,增长3%;集装箱运量627万标准箱,增长3%。中欧班列完成集装箱运量5.5万标准箱,增长30%;海铁联运量实现72.2万标准箱,增长37%。营口港成为全国沿海开通中欧班列数量最密集的港口。
自贸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制度创新走在全省前列,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创新经验164条,省内首创“46证合一”制度和“16+X”集中监管执法模式。综保区建设顺利推进,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全年自贸区新增注册企业2123户,610户实现运营。
(四)抓改革、破难题,有效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收获新成果。扎实有效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淘汰镁产业落后产能90万吨,销售商品房203万平方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2.1个百分点。多措并举降成本,为企业减负21.7亿元。突出重点补短板,13821人实现稳定脱贫、10个贫困村退出,投资近50亿元的24件民生实事基本完成年度计划任务。
“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效。清理调整行政职权事项236项,网上审批平台上线运行,49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强化权责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住房城乡建设等6个领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责实现集中行使。
国资国企改革实现新进展。积极配合开展辽宁港口整合,完成排水公司、医疗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和4家央企“三供一业”10个项目的分离移交工作。
事业单位改革迈出新步伐。按期完成44家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精简归并事业单位115家,一次性收回事业编制6904个。在全国率先通过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市验收。组建营口新闻传媒中心和辽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实现新闻媒体融合发展。
(五)强建设、重治理,逐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
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完成市府路、盼盼路等道路改造,主干道路亮化、绿化水平持续提升。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2.6公里,完成24个乡镇农村电网改造,对大中小河流、沟渠、库塘垃圾进行全面清理。柳树镇东岗子村获评国家环境整治示范村。
生态建设持续加强。拆除小锅炉557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13744台,城市空气质量逐步改善。有序推进北部污水处理厂建设,大辽河等主要河流水质进一步提升。扎实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投入使用,永远角存量垃圾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存量污泥治理工程全面开工,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坚持以特色乡镇建设引领城镇化发展,熊岳镇获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红旗镇何家沟获批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
(六)补短板、兜底线,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就业和社会保障更加充分。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1.98万人。强化养老保险基金征缴,多年断保欠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6.1%,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6%、7.7%,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平均提高7%,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扎实推进。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上下联动推进教育行风整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高考一本升学率提高4个百分点。引进辽宁方大集团开展医疗项目合作,全市医疗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文体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综合体项目启动,图书大厦投入使用。全面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17个社区服务社会化试点启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开展“七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持续推进平安营口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果。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一批积案难案得到妥善化解。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双拥共建、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深入开展,国家安全、统计、民族、宗教、史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进步;慈善、红十字、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不断巩固提升。
(七)转作风、抓落实,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
坚持依法依规抓落实,坚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46件,政协提案279件,满意率99.4%。坚持强化责任抓落实,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细化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坚持转变作风抓落实,在市政府机关开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大讨论活动,查摆问题,狠抓整改。坚持督考合一抓落实,实施“回头看”,综合运用社会、媒体等监督方式,每一项任务都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评估、有奖惩,精准落实、有效落实正在成为每一名机关干部的习惯和自觉。
各位代表,五年砥砺前行,成绩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投资者和企业家,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向中省直单位、驻营部队、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营口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成就值得肯定,问题更需正视。我们要看到,受经济下行、做实经济数据等因素影响,过去五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没有完成预定目标任务;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经济总量仍然较小,项目储备不足,城乡发展还不协调、不均衡;发展方式依然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创新驱动尚未成为发展的主动力;生产要素配置的有效性还需提高,土地、资金、人才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偿还债务、弥补养老金缺口等刚性支出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少数部门和个别干部作风不实、为官不为,政府自身建设任重道远。对此,我们将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逐步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