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破”“立”“降”的要求,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落实省、市“实体经济十条”,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全面提升实体经济规模与效益。加快建设具有阳江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落实《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计划(2018-2020)》,发挥阳江作为珠三角辐射粤西的战略支点优势,争取谋划布局省级产业集中集聚区,建设珠江西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着力打造高端不锈钢、电力能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一批年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实施大型骨干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广青金属科技年产值达200亿元,新增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以上企业3家。推动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集中资源扶持2-3家五金刀剪企业,在材料、工艺、设计、品牌等方面攻坚发力,提升阳江五金刀剪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话语权。
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依托阳江高新区等重大发展平台,着力建设沿海临港工业重要基地。全力以赴加快高端不锈钢、海上风电两大主导产业核心项目及关联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广青热轧项目建设进度,力促甬金冷轧项目上半年动工,推进不锈钢热轧、冷轧下游产业发展,完善不锈钢全产业链。推动4个风电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投产,其中明阳风机叶片项目7月底投产、明阳主机项目9月底投产;促进首批4个海上风电项目在年中全面开展海上风机吊装施工,力争第二批17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年内全部核准。争取在2月设立首期规模60亿元的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扶持海上风电产业尽快做大规模。围绕新能源基地建设,推动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7月投产,促进阳江抽水蓄能电站、LNG调峰储气库及配套等项目加快建设,谋划发展“储能”等新型能源产业。力促亨氏食品、和鲜食品等项目加快动工,推进美味鲜等项目建设,壮大食品加工业。力争维达纸业项目5月底前投产,扎实推进华正能电缆、国信通、新兴铸管二期等一批项目,增强临港工业支撑。加快园区扩能增效,推动不少于20个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在共建园区动工建设。
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坚持全市一盘棋,以海陵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带动,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休闲度假胜地。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实施旅游“一轴三带”空间布局。推动海陵岛十里银滩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海陵岛红树林湿地公园、阳东北桂生态园等创建3A以上景区,建设阳春马兰风光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跟踪落实去年旅游发展大会签约的16个重点旅游项目,力争滨海新城特色主题小镇上半年动工。落实与东北和西南地区城市签订的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互换冬天”计划。
(三)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构筑立体交通网络。积极推进融入珠三角、联接大西南的交通网络建设,提升区位优势。高速公路方面,建成汕湛高速阳春段,全面开工建设沈海高速阳江段四改八工程,加快建设怀阳高速海陵岛大桥、中阳高速阳春段,谋划推动中茂高速(粤桂界)阳春段、西部沿海高速阳江南联络线前期工作。干线公路方面,动工建设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雅韶至溪头段(含阳江港大桥),加快建设G325北惯至白沙段改线、G325阳西县城过境段改线和S277海陵大堤至闸坡段等项目。铁路方面,确保深茂铁路阳江段6月底前建成通车,积极谋划广湛客运专线、海陵岛轻轨、春罗铁路改造、三茂铁路阳春段改造等项目。港口方面,科学规划码头功能布局,加快阳江港进港航道改造工程及13#-14#、18#、22#等一批码头泊位建设,谋划建设丰头片区深水码头泊位,开展阳江港综合保税区、B型物流中心可研等前期工作。机场方面,积极推进阳江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建设。
推进城区扩容提质。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完善各项规划编制,实现中心城区控规全覆盖。全面推动中心城区“三横四纵”城市快速路网建设,建成深茂铁路阳江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两江四岸”北岸生态湿地公园和金平路一期、城南片区“六路”等市政道路,推进城南商务集聚区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启动滨海生态公园、森林公园二期、文化公园、儿童公园、共青湖公园和第二批10个社区休闲体育公园建设。统筹阳东区和江城区的基础设施,加快贯通江城区与阳东区、建成区与新城区道路网络,全面启动S540线雅韶至白沙段扩建、阳东江台路南延线、西平路北段、三环南路改造等道路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设施配套。扎实推进地下管线普查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实施城南片区“海绵城市”试点项目。积极破解旧城区停车难问题,探索建设开放街区,新建改建一批城市公厕,加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道路硬底化建设,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加快阳春市区、阳西县城、海陵区三大城市副中心和中心镇建设,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打造一批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特色城镇。通过持续努力,把阳江建设得更宜居、更富魅力,让街区可休闲,海边可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市区要进一步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推进城市综合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领域相关行政处罚权的集中行使,加快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建立完善区、街道、社区各层级网格单元,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推进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实现市、区联网对接,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坚决治理城市管理顽疾,强力推进控违拆违,有效治理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阳春要全面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阳西要启动创建省卫生县城;海陵要按更高标准抓好卫生环境整治,并结合创建活动、整治行动,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增加“三品一标”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落实粮食安全政府责任制,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0万亩以上。抓好4个省级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项目和“菜篮子”工程建设,保持特色优势农作物种植面积300万亩以上。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文化、康养融合。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建造7艘南沙骨干船和89艘钢质渔船,建成两个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完成闸坡、溪头渔港项目建设,推动东平国家中心渔港项目二期、对岸渔港及配套设施项目动工。发展农海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抓好新农村建设。全域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年底前完成全市村庄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80%以上。重点抓好农村危破旧房清拆、垃圾污水处理、“四好农村路”建设、“厕所革命”等工作,完成3946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全市710条行政村全部通客运班线,解决涉及32万人的村村通自来水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0%。推进88条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扎实做好村道巷道硬底化等基础性工作,逐步全域推进创建新农村示范村。继续提升阳东、阳西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加快推进海陵、阳春示范片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使50%以上行政村基本达到文明村创建标准,80%以上行政村基本达到民主法治村创建标准。
决战精准脱贫攻坚。提高政治站位,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格执纪问责,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抓好扶贫惠农政策落实,投入3亿元专项资金,完成2.5万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力度,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巩固扶贫成果,提高扶贫质量。
(五)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创建国家高新区。围绕国家高新区产业、科技、新城三大主题,对标创建标准和要求,坚持以升促建,加快创建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一区多园”管理模式,推动高新区建设协同联动、多点开花。依托珠海清华科技园在高新区高标准建设孵化园区,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型孵化模式,引进入孵企业20家以上,力争创建成国家级孵化器。加强市五金刀剪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加快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建成阳江市五金刀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以推动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六大产业”龙头企业为主导,实施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实现突破,新创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市级工程研究中心20家,全市规上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25%以上。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争取新入库企业30家、存量企业突破60家。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完善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广东省质量监督不锈钢复合材料检验站,新增省名牌产品12个,争取新立项国家或行业标准1项。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标准化生产深度融合,针对我市产业特色,积极对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阳江(五金刀剪)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利用市人才驿站等平台,加大柔性引才力度。积极引进各类创投机构,联合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多渠道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动能。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