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着重在八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发展实体经济上下功夫
切实做好企业服务。把服务企业落地建设、增资扩产、增创效益、做强做大作为第一要务,认真倾听和掌握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发展要求,制定服务企业、促进发展工作方案,系统解决企业落地难、建设难、办证难、人才难、转型难等突出问题。建立“政府领导+职能部门”挂钩服务重点企业制度,市县镇三级分别优选出30家“梁柱”企业,实行本级1位政府领导和1个职能部门共同结对帮扶1家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帮扶措施。着力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实施“个转企、企升规、规转股、股上市”工程,梳理建立“企业库”“项目库”“税源库”,分类管理,精准施策,推动企业上规模、出效益。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实施梧桐计划,强化政府主导园区综合开发能力,明确园区管委会主体责任,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机制,贯彻“统一规划、统一征收、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市级重点抓好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空港经济区临空产业园、揭东经济开发区、中德金属生态城、榕城仙梅民科园等园区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各县(市、区)也要高度重视产业园区载体建设,推动企业入园发展,制定企业入园和投入产出标准,突出质量效益要求。强化“龙头”带动,依托大项目、大企业开展产业链、价值链招商,推动已投产重大企业服务性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挖潜工作。
推进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全力推动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重启建设,大力引进石油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链项目。推进海上风电开发暨研发、总装、运维基地尽快落地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海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空港经济区要加快引进基地公司、临空制造、临空物流、基地服务等航空产业项目,积极发展研发设计、现代金融、信息服务等临空服务业。揭东开发区与中德金属生态城要联动发展,推动产业带建设,着力引进环保装备、智能制造等先进制造业。揭阳产业园要加强产业集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科技产业集聚发展。榕城仙梅民科园要进一步适应主城区发展需要,提质增效,在促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的同时,落实环保管理、效益管理。加大产业集聚力度,在产业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中建设产业集群。制定分解下达招商引资计划,以“清单化”明确各地引进企业数量和投资额,每月听取汇报,每季组织检查,年底统一考核,全市力争每季度100个以上项目开工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省级高新区扩区更名,申报创建国家高新区。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在现有基础上3年内翻一番,建设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做实做优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培育服务型科技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继续推动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谋划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大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发挥人才驿站作用,强化产学研合作,落实奖补政策。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粤东云数据中心,申报创建下一代互联网试点城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推进质量强市建设,建设省级出口竹笋质量安全示范区,加快建成电线电缆和塑料工艺鞋2个省级质检站。
拓展产业合作发展空间。继续办好第四届中德(欧)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建设驻德中国中小企业中心,抓好中德合作项目落地建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与俄罗斯、东盟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经贸合作。积极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等地的产业合作。依托侨乡优势,走出去、引进来,组织到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深圳和港澳地区召开外出乡贤座谈会,做好乡贤回归工作。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实施更便利的投资贸易政策,积极发展“互联网+一般贸易”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外贸企业“十百千”提质增效计划,提升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水平。
(二)在提升城市功能上下功夫
以规划设计引领城市发展。切实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基础性、技术性工作,搭建信息化审批平台,严肃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抓紧编制、审批和稳定各层次城乡规划,完善控规全覆盖,推进多规合一,形成全市“一张图”。实施城市多中心发展战略,突出功能区定位,推动市区、城区统一规划、成片开发、聚焦发展。加紧出台加强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和城市管理实施办法,从源头上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严厉打违拆违控违管违,全面清理处置问题楼盘,集中清理已供未建各类用地,加强城市土地收储和整备力度,盘活城市资源。编制年度土地储备和出让计划,以清单化、台账式加强土地开发利用管理,促进集约高效利用。
以项目建设带动城市开发。中心城区要向核心区域聚焦发展,统筹公共配套布局建设,加强基础设施融合对接,推动中心城区成片成体系成规模。加大城市道路投资建设力度,以市区“八路一河一桥”为重点,推进建设莲花大桥及其连接线,开工建设进贤门大桥、新城大桥和机场连接线、京灶大桥及其连接线,推动榕城区按照统一标准与空港经济区共建望江北路、临江南路和进贤门大道,促进市区东部片区成片开发、北部片区和中部片区一体发展。聚焦榕江新城开发建设,加快环岛路和景观带、城市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重点组团项目的土地储备出让和开工建设。加强与招商局集团沟通对接,稳定滨海新区新城起步区和产业起步区规划,健全开发建设体制机制,争取一批先行性市政项目和产业项目落地开工。
以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完善城市教育、医院、文化体育设施、公园、绿地、公厕等公共配套,抓好城区电网、路网、管网、光网改造升级,确保市政生活配套与新区建设和旧城更新同步推进。推进城市老旧社区和农村社区“微改造”,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低效用地二次开发,提升城市开发建设水平。引导传统专业市场、物流园区调整优化布局,加快市区“退二进三”,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引进建设城市综合体、会展中心、酒店、高端商务区、优质居住小区等配套设施,增强城市产业发展能力,满足市民生活消费需要。
以机制创新强化城市管理。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权责下沉。大力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国综治(平安建设)优秀市、全国文明城市“五城同创”活动,联合腾讯共建示范性智慧城市,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信息化,让交通严起来、露土绿起来、绿化拦起来、灯光亮起来、停车管起来,确保每一寸土地、每一件事都有人管,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三)在交通建设管理上下功夫
巩固交通枢纽地位。推进揭阳潮汕国际机场跑道及站坪改造升级工程,筹划扩建机场航站楼,建设综合交通换乘中心,争取开辟新航线,提升机场服务能力。进一步理顺沿海沿江港口资源和各类码头建设计划,合理安排港口和码头功能,加强揭阳港神泉港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发展通江达海水路运输。加快梅汕客专揭阳段建设,启动广梅汕铁路改线工程,推动“四站合一”和相关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配合汕尾-汕头铁路揭阳段先行工程开工建设。推动揭惠高速全线及市域连接线通车,抓紧潮汕环线、汕头至湛江、兴宁至汕尾3条高速公路揭阳段及其连接线建设。新建主干配线光缆1200皮长公里以上,基本实现百兆光纤和4G网络行政村全覆盖,构建网上高速公路。
完善路网体系提升建设水平。编制道路交通建设规划和三年行动计划。完成国道539线、省道236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国道206线改线、国道238线和省道335浦东平交至霖磐高速口改建、惠来华湖互通立交至省道235连接线等6个项目,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公路升级为国省道,力争全年新(改)建地方公路200公里以上。按照市政道路标准规范提升城市道路建设管理水平,推进揭东护堤路、玉都大道、新城大道等市政道路项目建设,梳理连接机场、高铁、高速公路等出入口道路规划建设需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按照旅游公路标准,切实加强郊区道路和农村公路建设改造,同步规划建设道路两旁绿化带、道路标识系统等。按照“四好”公路的要求,切实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推进交通运输体制改革和加强行业管理。统筹客货运站点布局,推进综合交通枢纽站建设。理顺国有交通运输企业产权体制,重组交通运输主体,加强行业管理,规范运输市场秩序。优化市区公交线路,扩大公共交通城乡覆盖范围,改革公交补助机制,方便群众出行。增加新能源公交车投放,倡导共享交通、绿色出行。编制市区停车场所建设专项规划,增加中心城区公共停车位,鼓励建设经营性停车场,缓解城市停车难题。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优化道路交通安全标识系统,加强轮船渡口安全管理,建设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持之以恒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严管严治严惩交通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编辑:宋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