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年1月7日 于立新)

2018年03月08日 11:14   来源:呼伦贝尔日报   

  ——2018年1月7日在呼伦贝尔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市长 于立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就,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质量效益同步提升的五年。到2017年底,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70亿元,年均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85.3亿元,年均增长2.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196元,年均增长8.7%;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06元,年均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45亿元,年均增长9.7%。煤炭、电力、木材、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加工五个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传统服务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成长,旅游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明显提升,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1.2%和23.9%。金融助推实体经济成效显著,社会融资总规模年均增长15.4%,直接融资能力实现新突破。

  (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力度加大、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显著增强的五年。全市累计造林510.5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1.4%。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停伐政策全面落实。草原生态补助奖励累计发放26.3亿元,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1亿亩以上。沙区综合治理累计投入5.8亿元,治理面积329万亩,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实现“双减少”。呼伦湖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水域面积稳定在2050平方公里左右,水质及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依法治湖实现历史性突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到落实,河长制全面推行。矿山治理投入资金4.6亿元,完成治理面积6.8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投资13.7亿元,累计治理面积95.4万亩。海拉尔西山自然保护区、海拉尔河、伊敏河生态修复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自治区下达的节能节水减排任务全部完成。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等工作全面推进。

  (三)转方式调结构迈出新步伐。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五年。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逐步降低。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7.9:47.1:35优化为15:45:40。产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提速。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五年提高20.8个百分点,达到58%。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成长。民营经济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素质提高,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51.7%提高到54.3%。呼伦贝尔肉业集团“中荣”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苍茫谣”牌芥花油荣膺首届十佳国产食用植物油创新品牌。“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累计退出105万吨煤炭和7万吨钢铁产能,消化商品房库存150万平方米,直供电交易降低企业成本超过2亿元。

  (四)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五年。中心城、重点镇和新区建设统筹推进。市政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69亿元,完成城市道路、广场、绿地、污水处理等项目1861个。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安居住房22.7万套,惠及59万群众。首个地方性法规《呼伦贝尔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全面启动。中心城区荣获“自治区园林城市”称号。扎兰屯市和阿荣旗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莫尔道嘎镇、柴河镇荣获“中国特色小镇”称号。扎兰屯市、大杨树镇被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公共服务向基层全面延伸,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水、通电、通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公路、铁路、民航五年投入420.6亿元,新增公路里程6586公里,新增铁路里程59.6公里,新增机场4座。滨洲铁路电气化改造竣工,阿荣旗—扎兰屯铁路通车,海拉尔—满洲里城际列车试运行,齐海满客运专线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发展规划。海拉尔东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根河通用机场投入运营,扎兰屯支线机场、新右旗通用机场实现通航,莫旗、阿荣旗通用机场竣工,全市一小时航空圈初步形成。水利建设五年投入40亿元,扬旗山水利枢纽工程竣工,雅鲁河治理主体工程完工,Z866、扎敦水利枢纽等项目积极推进。信息通信网实现全覆盖,宽带网络实现村村通。城乡电网五年投入111.4亿元,电网长期薄弱、发展滞后局面明显改善。

  (五)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过去的五年,是我市改革攻坚力度持续加大、开放水平逐步提高、发展动力稳步增强的五年。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领域改革任务累计完成285项,精简、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39项。政府机构改革及“三单”梳理工作如期完成,“放管服”改革向纵深迈进,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呼伦贝尔农垦集团、国有林区和地方国有林场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农村牧区改革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职称制度、市直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公务用车改革有序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得到落实,登记发证工作实现全覆盖。呼伦贝尔市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呼伦贝尔城投集团多元化经营稳步拓展。中心城区公交一体化改革实现突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呼伦贝尔中俄蒙合作先导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步伐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项目进展良好,整体通关能力进一步提高。五年进出口总额累计完成146.7亿美元,年均增长9.4%。引进国内(市外)资金3415亿元。

  (六)民生福祉得到新改善。过去的五年,是我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的五年。民生领域公共财政投入持续增加,累计支出1380.4亿元,年均增长10.7%。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1.9亿元,实现精准脱贫1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4.5%下降到2.6%。发放各类惠农惠牧补贴74.8亿元。创业就业工程扎实推进,城镇累计新增就业17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38.1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5.3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政策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每人达到450元。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530元和每年3800元,分别提高26.8%和36.1%。

  (七)社会事业再上新水平。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科技领域成果丰硕,先后组建10个院士工作站,创建2个国家级众创空间,成立呼伦贝尔生态产业技术研究院。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育质量持续提升,13个旗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组建了扎兰屯职业学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文化产业良性发展。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群众体育深入普及,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开展,实施免费复明手术2479例。审计、统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国资监管、人防、外事侨务、供销、气象、地震、档案史志、关工委、老龄委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八)政府自身建设有了新提升。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各级政府执行力、公信力、服务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全面提高的五年。依法治市进程加快,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累计办理人大代表议案5件、建议628件、政协委员提案1084件。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水平明显上升,我市荣获国家“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称号。政务公开工作力度加大,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政府系统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实现四连冠。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平安呼伦贝尔创建活动扎实开展。食品药品监管持续加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降。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累计化解信访积案4213件。我市荣获国家“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

  各位代表,2017年,我市全力以赴稳增长,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努力稳住工业经济,加快农牧林产业化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降低资源开发强度,调减指标任务,挤出数字水分,克服了经济下行、有效投资下滑、持续干旱等困难,守住了发展底线、民生底线、生态底线,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预期目标。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4%左右,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先行性指标持续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长5.2%,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5.7%;铁路货物发送量增长12.9%,公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4%;贷款余额增长10.2%,超过存款余额增速5.2个百分点。全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当年完成投资347.7亿元。阜丰技改、晟通公司100万吨甜菜制糖、伊赫塔拉肉羊精细加工等项目进展较快。鄂伦春嘎仙洞、根河敖鲁古雅等具有民族和历史文化特色的景区陆续开园。“冷极号”旅游列车启程运营。呼伦贝尔市荣获“全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称号,获得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中心城区草原音乐名城、冰雪运动名城、生态旅游名城的“三城”建设全面启动。清理环境卫生、清理违章建筑、清理交通秩序的“三清”治理初见成效。国务院正式批复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公路口岸为双边性常年开放公路运输口岸。一年来,我们高质量承办了全区旅游发展大会、全区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十三届海拉尔·中俄蒙经贸洽谈暨产品展销会和内蒙古冬季旅游那达慕,开展了自治区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全面加强了中央、自治区环保督察整改和巡视整改,呼伦湖综合治理、北方药业等问题整改取得阶段性成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拼搏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呼军警部队指战员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关心和支持呼伦贝尔市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效果不够好。二是经济结构不优,新兴产业发育缓慢,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三是基础设施短板较多,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需下大力气。四是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现象时有发生,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制度建设任重道远。五是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课题,社会建设存在薄弱环节。六是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执行能力不足,工作状态不佳,作风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一定要正视问题,不遮掩、不回避、不懈怠,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庄彧)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