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鸟类数量呈增加趋势 南沙湿地寻黑脸琵鹭

2018年03月19日 13:36   来源:广州日报   

南沙湿地,鸟儿栖息在树上,遇人不惊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刘幸 通讯员穗林园宣) 5大观鸟胜地鸟类齐聚,黑脸琵鹭栖息广州数量创新高,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尾海雕首现广州……广东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驻广州专员办、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东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3月17日在南沙湿地启动广东省暨广州市第三十七届 “爱鸟周”活动。记者获悉,广州市观鸟的主要场所有南沙湿地景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流花湖公园、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5地,最近的调查显示,广州鸟类数量与种类呈现上升趋势。

  南沙湿地寻黑脸琵鹭

  今年的“爱鸟周”活动于3月17日上午10时在广州南沙湿地景区拉开序幕,参加启动仪式的主要有热心市民、观鸟爱好者、志愿者等约300人。记者看见,活动现场开展了科普活动体验,游船探秘红树林、寻找黑脸琵鹭,并设置了学习做自然笔记等游戏环节。

  各界最为关心的是能否邂逅正在南沙湿地栖息的黑脸琵鹭。“昨天我还在湿地看见了成群的黑脸琵鹭,你们可以待会儿再去看看,碰碰运气。”南沙湿地的工作人员告诉参观者称。

  泛舟红树林,绿色的树枝上站满了鸟,呈现“黑白两道”的景象:上层是“黑道”,下面是“白道”,游船靠近,“黑白两道”也没有受到惊吓,呈现“一行白鹭上青天”美景,这与记者过去多次在湿地的观感完全不同,难道“黑白两道”要“开片”(打群架)?

  见人疑惑,湿地导游揭开了秘密,原来“黑白两道”的鸟类中,黑色的是鸬鹚,系候鸟;白色的是白鹭,系留鸟。两种鸟类之所以见人不惊,是因为现在湿地的鸟儿正处于繁育阶段,鸟爸爸、鸟妈妈们总要留下一只照看年幼的鸟宝宝,加上湿地近年来没有“鸟类安全事故”,因此鸟儿对光临的人类见怪不怪。

  广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多年监测南沙湿地,至2017年10月共记录到鸟类17目48科1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如黑脸琵鹭、白琵鹭、褐翅鸦鹃、普通鵟等;广东省保护动物29种,如大白鹭、白鹭、黄斑苇鳽、黑水鸡、白额燕鸥等;“三有”保护动物142种,如绿翅鸭、黑尾塍鹬、须浮鸥、凤头麦鸡等;列入CITES 附录Ⅰ级保护动物3种,即东方白鹳、白尾海雕和小青脚鹬;列入CITES 附录Ⅱ级保护动物13种,如白琵鹭、白尾鹞、红隼等;列入“中澳”保护候鸟协定37种,列入“中日”保护候鸟协定72种。

  广州鸟类数量呈增加趋势

  近年来,随着广州环境的改善,鸟类的数量呈现增加态势,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共有鸟类251种,分属18目54科,占广东省鸟类总种数的45.80%。他介绍,广州市观鸟的主要场所有南沙湿地景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流花湖公园、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

  春节也是禽流感高峰期,广州已建立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系统,全市设20个观测站点,实施“市—区—镇(街)”三级监测网联动,密切监测我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状况;与华南农业大学禽病实验室开展合作,对候鸟栖息地和市内野生鸟类集中区域进行病毒采样检测600份,均未检出禽流感病毒阳性样本,有效监测了野生动物疫情。

  地点1: 南沙湿地

  2017年10月南沙湿地共记录到鸟类17目48科1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种,如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5种,如黑脸琵鹭、白琵鹭、褐翅鸦鹃、普通鵟等。黑脸琵鹭为全球濒危物种,其在南沙湿地2018年1月记录到历史上最多的39只。

  地点2:流花湖公园

  流花湖公园的鹭岛是野生鸟类在城市中的天然庇护场所,长年有夜鹭、白头鹎、小鸊鷉、珠颈斑鸠、绿头鸭、斑嘴鸭等野生鸟类在周边活动。

  地点3:海珠湿地

  海珠湿地植物资源丰富,且位于候鸟迁徙通道,是候鸟南飞的重要停歇地和栖息地。随着海珠湿地环境不断改善、水质逐渐变好,来海珠湿地越冬的候鸟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目前海珠湿地鸟类种类167种,其中包括苍鹭、夜鹭、白鹭等野生鸟类。

  地点4:白云山

  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成为城中野生鸟类的天堂,特别是鸣禽,大家熟知的画眉、白头鹎、红耳鹎、绣眼等随处可见;珠颈斑鸠、山斑鸠等野生鸟类已形成稳定种群,在白云山繁衍生息。

  地点5:大学城湾咀头湿地

  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是广州首个“动物进城”示范点。据近年的监测数据显示,大学城湾咀头湿地公园内记录有60余种鸟类在此栖息觅食,丰富的湿地生态环境不仅吸引了多种鹭科鸟类,还有鸻鹬类、秧鸡科鸟类前来栖息与繁殖。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